把教学研究根植于课堂

发布时间: 2021-05-1809:26作者: 黄振宇来源: 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浏览量:

  近来,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在各校兴起。小学段的学科建模、中学段的学科备考激发着学校的活力,再次吹响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我们看到了恩施研训人在各项活动中前行的步伐迈得愈发坚定,深切感受到了研训人在教学研究领域焕发出的灼热光彩。把教学研究根植于课堂,师生在课堂活动中成长、在课堂活动中绽放、在课堂活动中涅槃的姿态愈发闪亮。 

  学科建模让课堂有了厚度,构筑学科模型,规范教学行为,就是要让教师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分析教学问题,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去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是门技术活儿,掌握好技术,才能真正掌控课堂,学科模型的建构为的就是让教师在规范的流程中进行科学的教学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技术,而后追寻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由技术上升为艺术,这个过程是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最后又由外而内的,如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意识变化过程一样。把教学研究根植于课堂,教师成了实践者、经历者、研究者,课堂的反复打磨,教法学法的反复矫正,听评课教师之间意见的渗透、采纳、取舍,建构科学的课堂模型,课堂的厚度最终得以呈现。 

  教学视导让课堂有了深度,“一线工作法”是恩施教研员队伍始终遵循的工作准则。情况掌握在一线、工作开展在一线、教学研究在一线、沟通交流在一线、督察反馈在一线,以期经验在一线延展、典型在一线培养、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推广,并建立长效的教学视导机制,巩固拓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钻研步伐不断向前推进。通过“看、听、问、查”的方式全面激活教师队伍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情、激情和感情,看环境、听评课、问教情学情、查备教辅改考研析,强化课堂教学流程,细化课堂教学知识结构,挖掘教师课堂教学潜力,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技术与方法的深度融合。视导过程中,学科教研员反复强调课堂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最终离不开的是课堂,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把研究根植于课堂,常教常新,常学常新,常研常新,才能真正让课堂呈现深度。 

  追求发展让课堂有了高度,高质量发展教育是时代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就在于教师对课堂质量的开掘和把控。课堂灵动,才有活力、张力,最后呈现出魅力,这种魅力是冥思苦想后的豁然开朗,是醍醐灌顶后恍然大悟,是如梦方醒后的心神澄明,师生活动妙趣横生,小组交流张弛有度,思维交互灵光乍现,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最完美的彰显。高质量发展教育的律动提升了课堂的高度,催生了课堂的内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教学研究根植于课堂,我们耳濡目染的是课堂活动的异彩纷呈,我们感受到的是课堂活动之于人的最美享受,带着研究上路,我们的课堂不仅在心底,更在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轮回中,在浩瀚的宇宙世界里。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