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集体备课有所统有所不统

发布时间: 2017-12-0616:31作者: 张远东来源: 保康县马良镇小学浏览量: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的俗语道出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老教师、名教师的师资优势,避免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缩短年轻教师的教学成长周期。很多学校都实施了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并且在“备课”这一关键环节上实行了“集体备课制”,以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实施集体备课制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具体落实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却明显存在着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  

  一、“集体备课”策略反对教条化 

  集体备课是要有所统一,如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重难点等,但教案和作业,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不好统一的。比如作业,要根据课堂教学达到的进度和效果,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来灵活处理,怎么能不顾具体情况而整齐划一地布置相同统一的作业呢?再如,教学方法,方法终究是一种形式,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如同从北京到武汉,既可以乘飞机,也可以坐汽车。还可以坐轮船。只要有钱买得起票,可任意选择,但如果是个穷光蛋,那只好一路乞讨走过去了。方法虽不相同,可方向、目标是一样的。其实,集体备课所要统一的就是“往哪个方向走”,而不是一定要“怎样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取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时,就是在同一条件下,情况也因人而异,不好统一,有些学校有这种规定和要求,是对集体备课的错误理解,明显不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实际情况。  

  二、“集体备课”过程反对形式化 

  备课过程的形式主义倾向缘于集体备课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教师对集体备课制的认识以及学校的评价方式。 

  集体备课,其出发点是聚集体的智慧于一体,而真正做到这一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没有敬业的精神、进取的心态、强烈的责任感和密切合作的态度,都是不行的。而实际上,这些方面很难统一到一个人的身上,所以,“集体备课”往往有名无实。在这当中,与“人”有关的因素最为重要,因为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所以,要想避免集体备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就必须解决那些因“人”而生的问题,加强教师对集体备课制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校的督查职能并规范评价标准。只有如此。“集体备课制”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头名词,变得有名无实。事实上,集体备课制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实施策略的教条化和检查评价的形式化造成的,教师只是忙于应付、无奈而为之,这方面,学校管理层面必须下功夫研究解决。 

  三、“集体备课”的指导反对行政化  

  学校为了把上级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下来,往往在“集体备课”管理上,提一些相关要求,应该说,这种做法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即欲通过安排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很多学校在集体备课的要求过于死板,比如有一所学校提出:要计算好教师讲课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对时间的规定到了近乎绝对的地步,这明显是机械的、教条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时的教条主义做法是导致教师集体备课乃至上课形式化的一个直接的原因。因为,我们知道 ,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时间的多少并不完全等同,那种认为教师讲的越少就越像素质教育的观点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课堂上时间的安排应视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而定,岂可一概而论、整齐划一、规定到不可变更的地步呢?这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  

  集体备课,集中的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统一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等,至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则因师、因生、因时、因情而方法各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断不能作硬性的、死板的规定。否则,就必然会因教条化的规定而使集体备课制步入形式主义的歧途。同时。也会因此而遏止课堂灵感,使课堂教学僵化,缺少生气。所以,实施集体备课制,一定要抓其精要,把握其方向,不能因只注重形式而舍本逐末。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