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布时间: 2017-04-1907:53作者: 程孝祖 陈玲来源: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浏览量: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其学习受情绪影响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尚小,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正如《学记》里所说的“君子之教,喻也”。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情景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教学内容的各种意境。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差,只有教师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挥棒下,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地进入数学王国,享受数学知识的乐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于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又不超脱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①1块,猴②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③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

  生:“同样多”

  师:“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猴④要4块,猴⑤要5块,那么猴王又该怎么分?”

  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百思不得其要领时,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创设生动有趣的意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极高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上课开始,用用掌声来表示分苹果的个数,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该怎么分?该怎么写?借助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到两人分吃一个苹果怎么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励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利用课前的问题,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教师精心设计,紧紧把握学生感受到的生活现实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

  二、优化练习设计激发兴趣

  要使课堂练习达到优化,必须正确处理课本、例题、习题、补充题之间的关系。做到铺垫练习引人入胜,尝试练习激发求知欲,巩固练习步步深入,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发展思维能力。

  1.优化复习铺垫练习。

  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分层出现 ,要求学生逐步分析解答,有意识地分散教学难点,从而为学生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做好思维上的准备。新授前的铺垫练习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以顺利地实现正迁移的练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复习,为引进和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为促成新知识的迁移作好准备。

  2.优化课堂练习。

  乐学是最好的老师,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而乐学是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出来的一种态度。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最终达到学入人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应该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枯燥单调的题海战术,应注重所设题目的趣味性。讲解新知识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即通过提问、板演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难,力争使新知识当堂消化。

  3、优化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之中,实行转换迁移水平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灵活”的要求,例如设计多题解,“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分米,宽3.14分米,把它围成一个圆柱体,所占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两种不同的围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广阔,培养空间想象力。设计开放题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得天优厚的优势。如学完小数大小比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0.3<( )<0.4这是一道结论性开放题,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引导学生应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寻找,可以在这两个小数之间找到无数个比0.3大比0.4小的数,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内驱和强化的效应,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兴趣

  当学生出现困难、出现过错或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老师说一句“我相信你”、“我觉得你行”,那么他就很快会鼓足勇气。无论是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对他们说:“我相信你行。”这样学生才会个个充满着自信。“行”的更“行”了,“不行”的也“行”了。评价语言贯穿整个数学课堂过程中,让我们“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份激励,少一份打击”、“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敷衍”。站在孩子整个人生的维度上,用发展的理念来实施评价,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四、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1.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如幻灯、录音、 微机、录像等,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特点,按照教材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创设新颖的教学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这种教法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教材的快乐教学因素,突出教学重点。

  2、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媒体是指黑板、教具、学具、课本等,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要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矛盾,就要重视直观教学。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人摆出一个长方体 ,看一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再填在表中。想一想:观察表中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数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谈一谈。作为使用各种直观手段,使之为教学服务,教具作为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以达到数学教学之目的。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它能使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学得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