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坚守初心担使命 无悔青春献深山 记南漳县板桥中学省骨干教师张玲
发布时间: 2019-11-0110:13作者: 木超 韩大松来源: 南漳县教育局 板桥中学浏览量:
1991年8月师范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在那里一干就是28年,从一名青春靓丽的少女到额上爬满皱纹的中年妇女,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她就是南漳县板桥镇板桥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张玲。
张玲1971年2月出生,中学副高级教师,南漳县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先后获得“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襄阳市骨干教师”“襄阳市学科带头人”和“南漳县优秀教师”“南漳县名师”等称号。
年近半百“勤学生”
年近半百的张玲,在学习上从不懈怠。只要有学习机会,她都积极参加。2018年暑假,张玲不顾家人反对,放弃装修房子的机会,积极参加湖北文理学院组织的“初中数学国培项目”培训。整整20天时间,她没耽误一分钟。无论是小组研修,还是与专家对话,总是坐在第一排,交流教学改革中的困惑,聆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获评“优秀学员”。
希沃电子白板装进教室,张玲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掌握其中的“思维导图”功能,并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分析整理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每一章节、每一册书的知识点。学生做,她也做,和学生一起成长。她的课余时间除了给孩子们补习数学,就是坐到教室里陪孩子们读书,有时读到好的文章、好的观点,都会和孩子们交流,也会在QQ空间发表文章,不断积累素材。张玲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每年都被评为“学生最满意的教师”。
张玲还敢于创新,把学到的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大胆融合在教学中,创建板桥中学“四勤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为该校老师减轻了负担。正因为勤学,张玲主持的市、县级课题达6项,有4项课题结题并推广。她还不断探索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写了厚厚10本学习笔记和心得,先后有30多篇论文、案例获奖。
教育教学“顶梁柱”
从教以来,张玲老师始终扎根山区,默默奉献,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
开学第一个月,总是张玲最忙碌的时候。每年,她都要手把手地带一批新上岗老师。她指导备课,从教材分析入手,到学法指导,还教新老师怎样管理好学生。她数次深入课堂,为新老师释疑解惑,有时一整天都见她在教室里穿梭,忙得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看到新老师们能够顺利开展教学,她觉得累点也值。这种新老结合的“师徒结对”模式,在校内各学科组推广,并向全镇推广。
网络接入校园后,一根光缆为深山里的孩子们连通了山外缤纷的世界。为了掌握新技术,使用网上教学资源,张玲与电脑较上了劲,只要有空闲,就泡在电脑前,从打字输入到常用的office软件,从简单的幻灯片到西沃白板课件制作,一样一样的学习。
去年,为了保证本校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顺利晒课,张玲忙得焦头烂额。有的老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录课,张玲借来摄像机,给老师录好上课视频,抽时间剪辑转码;有的老教师忘记了注册密码,她从平台一个一个的帮助找回,并整理好所有资料上传,确保该校教师晒课率达到100%。
体检时,张玲发现自己患有多种疾病。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她坚持边吃药边工作。她知道自己离不开教学,更放心不下一直牵挂的孩子们。
留守孩子“代言人”
张玲把留守孩子当“自己娃’。板桥中学是山区寄宿制学校,留守孩子、单亲孩子多。在每年的全县政协会议上,她都会为留守孩子呼吁,被称为“留守孩子的代言人”。
张玲的抽屉是一个“百宝箱”,有没拆包装的毛绒玩具和网购的内衣,有针线包和巧克力,还有为女生准备的红糖。冬天特别冷,她把自己的棉衣送给需要的孩子,还给困难学生买衣服。
每一个周末,张玲要给自己创建的”留守孩子群”学生回复留言,关注留守孩子的“情感热线”,还要与外地打工的留守孩子父母交流。孩子周末没洗澡的,没换衣服的,衣服破了需要修补的,饭卡丢了需要挂失的,她都不厌其烦,一一悉心照顾到位。
张玲还是学校的妇女委员,每个班都有她“特别关注”的孩子,每个班都有她的“联络员”。学校演出缺化妆师,孩子们找她;演出买服装道具,孩子们找她;没有车费回家,孩子们找她;就连女生的“特殊日子”,也会去找她。
学校有个特殊的孩子婷婷(化名),养父智障,唯一可依赖的奶奶离世。从初中到高中毕业,婷婷一直都跟张玲联系,填志愿请她参考,申请贷款请她办理。2019年,婷婷考上了医学院,学费、生活费又让她犯愁了。张玲得知婷婷仅靠低保金解决不了时,帮助她争取到“泛海计划”和“十一帮圆梦计划”的资助,并为她争取到每年6400元的学费。
留守女孩欢欢(化名)有次课堂上突发癫痫,张玲背着她跑到大门口,叫来医院的急救车,并陪护她到医院。医生说,这孩子的病时常会发,要保证发病时不在危险的地方。为此,张玲专门为欢欢制定了应急预案。发病时,学生按照预案,一组人拼桌子当急救床,一组人喊老师打电话,一组人找药。在张玲的悉心照料下,欢欢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真水无香,真爱无言”。张玲28年如一日,善待着每个生命,用平凡的教育情怀点亮了留守孩子的心灯,用无私的奉献将知识播种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用无悔的青春撑起了山里孩子的希望。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