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内<正文

擦亮青春底色 创造精彩人生 北京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 2024-05-0609:49作者: 记者 李帆 焦以璇 通讯员 杨萌来源: 中国教育报浏览量:

   未名湖畔,杨柳依依;博雅塔下,书声琅琅。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十年来,北京大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十年来,1.5万多名北大师生走出书斋,在思政实践大课堂里“读懂中国”;超过4200名毕业生通过选调生招录奔赴基层,在艰苦奋斗中砥砺青春……

  一批又一批北大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培根铸魂 把握正确方向 

  【总书记原声】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太震撼了!”回忆起两年前的国企调研经历,北大历史学院博士后郭文杰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时,他随驾驶员登上3米高的卡车,坐在副驾驶位上,陕汽集团车间景象尽收眼底: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手臂”,熟练地进行自动化装配作业,每4.8分钟就有一辆重卡下线;道路两侧,新装卡车绵延排列,等待由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运往世界各地。

  作为由300余名北大师生组成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时代的实践”课题组一员,郭文杰得以走出校园,在北大荒感受麦浪滚滚,在中国船舶集团见证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雄伟壮观……实地调研十几家国企后,中国制造迸发的强劲动能、员工身上的工匠精神都给郭文杰留下了深刻印象。

  “调研前,我在老师带领下,系统学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后,我和团队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写作,数易其稿。”郭文杰说,“长达两年时间的调研,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成果出版,而是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介绍,进入新时代,北大作出了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的基础上,2019年5月,率先实施实践育人综合改革,专门成立思政实践课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课程指导方案和执行方案,以“立体化、专题式、多样态”的教学体系构建起“大思政”学习生态。

  ——激活大实践。北大在全国30多个省区市共建420余个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让思政大课堂开到田间地头、科研院所、革命老区……每一名北大青年都有机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打通全过程。开展“开学第一课”“新生训练营”等入学教育项目,为青年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建立“双班主任”制度,安排能力品德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第二班主任”,持续加强对青年的价值引领;讲好毕业离校“大思政课”,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配备主力军。75名院系党委书记、院长赴实践一线参与授课,476名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担任授课教师,321名学生党员担任课程助教,打造出一支有真知、有能力、有情怀的“思政尖兵”。

  【记者观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北京大学让“大思政”成为涵育学生价值观的丰沃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立德树人重要位置,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到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立德树人工程,再到推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这一系列举措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子最鲜亮的精神底色。

  锤炼本领 矢志科研报国 

  【总书记原声】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怎样指导人工智能用手靠近并抓取骰子?怎样训练它转动骰子到指定角度?”去年,北京大学图灵班本科生耿逸然参加了人工智能顶级会议第36届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举办的比赛。

  比赛中,耿逸然和队友采用强化学习框架训练机器人,指导出了一名聪明的人工智能“学生”。最终,他们击败10多个国家的近40支顶尖队伍,一举夺冠。

  “让人工智能像蒸汽机一样改变世界,这是我的梦想。”耿逸然告诉记者,他发明的算法已被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数十所国际著名大学以及英伟达、谷歌等龙头公司引用与开发。

  耿逸然不是个例。在北大,越来越多对科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子脱颖而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生郑宇轩2020年发表世界首个灵长类动物单细胞精度的卵巢衰老研究成果;第四临床医学院博士生陈曦致力于研究关节纤维化,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空白……

  “一流学子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沃土。”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说,十年来,北大陆续出台实施《北京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等,通过顶层设计筑牢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引领一批批青年练就过硬本领。

  ——锻造基础学科人才“珠峰”。北大将10个A+基础学科纳入“强基计划”,建设1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施强基计划、“101计划”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建设数理化生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

  ——加快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扩大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实施“关键领域急需人才支持计划”。与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施工程硕博士改革专项,着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布局一流学科建设。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北大把62%的中央专项经费投向基础学科,守护学科根基。新一轮建设周期中,北大自主提出49个一流学科、38个学科群建设名单,重点布局碳中和核心科学与技术、“数智化+”等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将2024年确定为“学科质量年”,推动新型交叉学科建设,将学科建设目标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记者观察】 

  北京大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形成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学科交叉为牵引”的特色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青年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全链条上发力,发布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等重要文件,发挥实践育人、综合育人、跨学科育人等新优势,增长青年学子本领见识,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言传身教 培育时代新人 

   【总书记原声】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青年身上的理想之光,总是时代最美的风景。

  “目前引进的企业主体有多少家?”“有没有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在迎水桥镇鸣沙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委书记宗立冬同相关负责人边走边看,详细询问该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情况。

  被晒得黝黑透亮的宗立冬已不是当年在北大读书时的白嫩模样。

  “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宁夏农村工作,家人很不理解。我也遇到很多困难,被大雨淋过、冰雹砸过,被个别群众围堵打骂过。”宗立冬说,自己先后担任文书、秘书、团委书记、妇联主席、驻村第一书记、副镇长、乡长、乡党委书记等职务,基层工作几乎轮岗一遍,用他的话说,“鸡毛蒜皮件件不落,村务民情样样经历”。

  几乎没有完整的节假日,白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晚上写稿件做方案奋战到凌晨——是什么让宗立冬坚守自己最初的选择?

  “我在北大读研究生时,导师韩毓海不仅带领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确立了我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宗立冬说,韩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他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家的著作。

  “韩老师一直对我说,要做知行合一的人,而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也促使我深入思考。改造世界的原点是什么?是认识当下的中国。而认识中国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深入基层。”在宗立冬看来,选择农村、扎根基层正是自己力行“知行合一”的开始。

  教师是照亮青年心灵的明灯。在北京大学,像韩毓海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既当学问之师,又当品行之师,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

  “为人、为事、为学”,这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坚守的育人传统;“想到肉苁蓉的科研工作一旦成功,不但能治理沙漠,还能带动当地人民致富,再苦也值得”,这是药学院教授屠鹏飞化濒危药材资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的科研初心;30多年来,历史学系教授阎步克要求自己“每次备课都要有所改进”……

  培育新时代新青年,关键在教师。十年来,北京大学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抓牢抓实,一支兢兢业业、勇毅担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书写着朴素而厚重的育人篇章。

  ——加强思想引领。大力弘扬北京大学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全方位促进教师对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

  ——锤炼师德师风。完善制度建设,提出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思路、具体措施。

  ——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典型引路,推动师德传承,引导教师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人人争做“大先生”的良好局面。

  教师是莘莘学子的引路人。天山脚下,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叶山·叶尔布拉提,联动5个支教地为近千名学生举办线上党史讲座;雪域高原,北大医学部“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为藏族同胞带去精湛的医疗……

  【记者观察】 

  北京大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激励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教师承担着培养时代青年的神圣使命。教育系统正以“教育家精神”为价值内核,以“高质量”为建设标准,以“政策优化”为重要抓手,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在优秀教师的影响下,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