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小学<正文

荆门:学习外地经验 探索融合育人新模式 十里牌小学组织教师线上参加全国第二届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路径新探索论坛活动

发布时间: 2022-11-2411:34作者: 许飞 陈维 冯 隽 云小静来源: 掇刀区十里牌小学浏览量:

  为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探索家校政社融合育人的新模式,全国第二届“未来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路径新探索”暨2022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家校政社协同分论坛于11月20日,在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举行,掇刀区十里牌小学组织教师线上积极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在本次论坛活动中,国内外教育界专家齐聚采荷二小,共同研讨“未来学校的新形态:学校与社区融合育人路径新探索”。专家指出,校社需建立新的契约,融合共育是校社关系的未来,学校回归社会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家校社融通要实现“三教合力”,重视学校主导的专业性地位,强调社会力量的参与,开放各类文化资源,明确家长责任的主体地位。在未来,我们需要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为指导思想,牢牢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融入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事业中。中国式未来学校要明确“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落实高质量教育基本目标,打造数字化环境,进一步促进小型社群化学校治理,组建富有弹性的学校时空结构,创建超越分科的课程教学。

  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吴树超以《“四位一体”,搭建“四梁八柱”中国式育人场景》为题,分享了采荷二小在四方共育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以政府承担主责任搭建强有力平台,为学校开展七彩实践课程、开设学后乐园提供保障;凝聚社会主力量,与采荷街道共同打造晓荷书房项目;成立“星级家长俱乐部”;与社区联合创设“青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立足学校主阵地,将学校打造成社会、家庭的活动、精神、文化中心,开放共享活动中心。借助综合数字评价,撬动四方共同育人杠杆,把孩子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四方共育的重要抓手。

  本次活动虽然短暂,但通过学习,老师们的内心却大为震撼,受益匪浅。老师们深刻体会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完全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老师们通过线上学习,纷纷表示,采荷二小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的工作机制,打造更多的合作平台,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指导服务,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形成教育最美的风景,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