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沉浸式”劳动教育赋能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 2024-10-1710:42作者: 汪正玺来源: 鹤峰县教育局浏览量:
近年来,鹤峰县各中小学积极创新实践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教育与“五育”融合创新,用好“劳动教育+学科”“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实践”等育人模式,基本实现“校校有基地、班班有课程、人人可劳动”的全覆盖目标。
“挖红薯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技巧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把红薯一破两开。扛起有一定重量的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开泥土,当露出那一个个期待的果实时,特别开心!”国庆假期,鹤峰县实验中学803班学生向梓珊通过制作美篇分享劳动的快乐。
在国庆假前夕,该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为各年级学生安排了内容丰富的“国庆劳动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与摘秋果、晒玉米、挖红薯等劳动,并完成一份微视频、美篇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作业。
向梓珊回家后,正逢父母在地里收获成熟的红薯,便自告奋勇地加入劳动队伍,一起挖红薯,然后将红薯一背篓又一背篓地背回家。“浑身被汗水浸透,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易,要想收获肯定要付出努力,虽然胳膊酸疼,但也是累并快乐着!”向梓珊感慨有加地说。
跟向梓珊一样,国庆假期间,有的同学不仅挖红薯,还种菜、掰玉米、晒玉米;有的扫地、洗碗,帮父母打理小吃店……各个劳动场面精彩纷呈,各位同学收获满满。
该县各中小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创新假期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充分沉浸其中,从劳动教育中汲取知识,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品质,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把劳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新融入扎染、刺绣等“非遗”传统文化,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精心打造学校劳动特色教育。
位于县城中心的鹤峰县实验小学,因场地有限,没有可开辟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怎么办?该校依托教联体,发挥牵头学校的作用,与太平镇贺龙希望小学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行走的劳动教育课堂”,让城乡孩子一起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劳动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通过‘沉浸式’的劳动教育,把农耕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灵中,让他们知农事、晓农趣、懂农情,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鹤峰县教育局局长伍云贵说。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