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小学<正文

竹山:宝丰镇教育系统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 2022-03-0910:58作者: 朱本双来源: 竹山县宝丰镇中心学校浏览量:

  3月9日,笔者在竹山县宝丰镇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看到,孩子们有可口的饭菜,热水洗脸洗脚,睡着舒适的木床,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老师们与留守儿童结对,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活动,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默默奉献爱心与责任。

  近几年来,打工经济催生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为有效解决部分农村未成年人失管、失教和失衡等系列问题,在宝丰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团委、妇联、民政、卫健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的指导参与下,宝丰镇教育系统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加强托管机构建设,规范托管机构管理。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住宿、餐饮以及课余教育辅导等问题,从2009年开始,该镇积极支持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建设。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现有留守儿童68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6人。为促进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稳定健康发展,2017年度,宝丰镇为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提供场所;免费提供健身器材、学习桌椅、图书、衣被等,出资100万元改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周边卫生环境、道路硬化、围墙修复,极大的保证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老师们替父母履行监护义务,托起了留守儿童幸福美好明天。

  健全机构,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制度。该镇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首先从制度上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给予保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镇中心学校结合留守儿童群体的实际,完善了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二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责任制。即:留守学生所在学校与其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学校和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三是建立了留守学生情况报告制。学校校长在工作汇报中,要专门报告留守学生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群策群力。四是建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应急机制。即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当地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力求让留守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家校共育,突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留守学生的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与学生间代沟较深这一客观实际,该镇各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集中培训,对教师家访做出明确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家访面不得低于90%;二是家访时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访”,“访”要与“导”相结合,重在“导”,即,教师不但要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该监护人的实际,对其进行家教知识的个别辅导。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按照“有班子、有牌子、有制度、有教员、有教材、有活动、有记载、有成效”的“八有”要求,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定期研究家庭教育工作,做到家长学校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步研究、同步安排。针对目前家长学校办学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家庭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

  编织关爱网,情暖留守娃。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各校在校园内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或“留守儿童之屋”,配备电脑、电话以及图书、棋类等设备器材,开通亲情电话和视频聊天QQ等,为留守儿童与家长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各校在校园内设置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留守儿童动态信息管理。各校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卡,形成学校留守儿童花名册,定期核实留守儿童身份,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全面掌握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工作交流平台。定期召开以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探索新路,形成措施,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实施“三结对”“四优先”和“代理家长”制度。“三结对”即镇中心学校管理干部分别与2名以上家庭经济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学校教职工分别与品德行为偏差和性格内向、心理自卑等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同班优秀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与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四优先”即确保对留守儿童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心灵上优先抚慰。“代理家长”即明确了由各班班主任担任本班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全镇已初步形成以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基层管护网络、以“爱心妈妈”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网络覆盖到家、监护到人、关爱到心。  

  开展多彩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学校按照“突特色、抓规划、强管理、重作用”的思路加快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并全部免费开放。设置舞蹈、乐器、书法、棋艺、手工、球类、经典诵读、道德讲堂、心理咨询等活动室,开展德育类、艺术类、体育类、劳技类、科技制作类等多项活动,乡村少年宫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培养才艺、陶冶情操的幸福家园。落实好“相守计划”公益项目。目前,该镇“相守计划”已涉及红卫小学、新茶小学等多所学校,通过开展手工类、文艺类、运动类、生活类等项目,让留守儿童学相守、玩相守、爱相守。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唱红歌、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演讲、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选好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启发留守儿童认识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广泛动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助学活动。“竹根联盟”“爱心包裹”“麦田计划”等已惠及多所学校和多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