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发布时间: 2023-12-2713:49作者: 张钊来源: 英山县毕昇小学浏览量: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舵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呢?

    从课文关键处质疑问难。所谓课文关键处,应是课文主旨的集中体现,是作者意向情感思想的凝聚点,也是洞察全文的突破口。它可以是文章的标题,也可以是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又可以是文章看似“矛盾”之处。如在教授《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中,有学生产生疑惑:“文章明明主要是写小高探亲回来带小昆虫回岛的故事,为什么课文以‘彩色的翅膀’为题?”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关键处质疑问难,不仅能充分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带动全体同学迅速进入课文情境,而且有利于让学生领悟课文关键处对表达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升华,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从课文“留白”处质疑问难。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地方是作者独具匠心而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笔未到而意到”或“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留白”处都能成为激发思维、驰骋想象的益智因素。例如:课文《项链》的结尾颇出人意外;那么,玛蒂尔德会感到怎么样呢?是悔是怨,是嗔是喜?语文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留白”处质疑问难,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反复咀嚼、品味课文“留白”处所造成的朦胧的美学境界时,会产生无限的意趣,这对刺激学生的积极思维、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从课文“无疑处”质疑问难。课文中有些语句、段落或情节等,学生阅读不觉得有疑问,往往一瞥而过,而这些“无疑处”有时却是理解课文的枢钮,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要端。语文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在课文“无疑处”质疑问难,既可激发学生深思,深思后释疑又可促进学生求得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羚羊木雕》中,为什么要穿插“我与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学生通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答案——突出真挚的友谊,含蓄而深刻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行为。 

    从因果关系处质疑问难。好问或好奇是人的一种本性。学生遇到或见到某种现象,问“为什么”,这是想知道事物的原因;问“怎么了”,是想了解事物的结果。至于问“为什么会如此”,则是想知其所以然,要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因果、寻规律,这是每个学生认知发展的起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文章开头写道伯父逝世后,深受人民的爱戴,有位同学灵机一动“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件具体事例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她通过认真分析后得出结论——开头是结果,后面几部分是原因。经常进行这样的因果训练,学生独立质疑解难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对一些自己不理解的事物也会问“为什么”,从而去寻找它的因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一些事物现象开动脑筋,问一问“为什么”“怎么样”,探索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和规律。 

    总之,要让学生牢记“学而不思则罔”、“学则需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君子之学‘入乎耳,箸乎心’,一节课不在乎得到多少答案,关键在于有多少“疑”处,在于得到答案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乎能将其思维能力灵活运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质疑、探究,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事,只有这样,才能用教师的“拙”换回学生的“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