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小学<正文

京山:讲述先辈陈友松成长史 汲取革命教育家“营养剂” ——新市一小举行教育家陈友松诞辰125周年纪念活动

发布时间: 2023-10-1611:19作者: 陈本才来源: 京山市新市第一小学浏览量:

  本网讯(通讯员 陈本才) “首创电化教育、介绍苏联教育、奠基比较教育,得一以足千秋;忧患坚持译著、耄耋坚持教学、失明坚持著作,于公可称三绝。”10月16,京山市新市第一小学思政课教师在给师生讲述湖北京山籍教育家陈友松的功绩故事时引用的湖北大学的敬献挽联。

  在当代著名教育家陈友松诞辰125周年之际,京山新市一小举办了“陈友松青少年时期的求学故事以及奋斗一生的革命经历”的讲述活动。

   

  出生在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镇岔河村的陈友松,家境贫寒,自幼聪敏好学,1915年冬鄂湘皖赣四省会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昌“博文书院”,16岁来到武汉开启外出求学之路。

  他勤奋刻苦,20岁四年学完六年课程后得英教会资助出国留学。1919、1925年两赴菲律宾,修完师范专科、教育系本科,期间结识知名教育家黄炎培,共商“教育救国”大计。

  1928年陈友松参加省官费留美考试名列前茅,30岁公费赴美,在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六年内获学士、教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三级学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称赞陈友松为“东亚一流学者”。

  1935年学成回国,时任民国教育部长蔡元培亲书“登临忽据三江水,飞动从来万里心”以示器重垂爱。先后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上海大厦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创办国立湖北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

  陈友松建国后就职北师大、中央教科所,致力于教育理论和教学研究工作,著有《教育学》《班主任》、主编《雷沛鸿教育论著选》、审定《英汉教育词汇》、编译《英汉辞海》《学校与领导》《世界教育史纲》等书;曾任世界教育联合会扫盲干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陶行知教育研究会顾问。1992年,93岁的陈友松在京逝世,骨灰运回故乡湖北京山。

  大家聆听着关于陈友松先生的奋斗故事,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教育学家。

  “陈友松是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的榜样;无限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把毕生精力、全部心血都倾注给师范教育,所提供的精神财富是极其丰富、深广、珍贵的。这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京山新市一小陈老师如是说。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