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联想开展地理教学

发布时间: 2020-12-1018:00作者: 何刘柱来源: 黄梅县苦竹中学浏览量:

  到过云南石林的人都会听到这样的打油诗“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果然大石头,石头果然大。”它流露着部分游客的索然与无奈。但更多的旅游者却从中看到了阿诗玛的美丽多情,看到了癞蛤蟆痴想白天鹅的妙趣横生,看到了情人间的难分难舍……一样的石林,不一样的感观,其差别就在于观赏者是否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也是地理教学中必不或缺的手法,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意向不到的效果。

  联想和想象可以给学生带来圣洁感和内驱力。

  在认识我国各省轮廓时,看到黑龙江省我们可以联想到一只游弋的白天鹅,看到云南省我们不禁联想到大孔雀。如果哪位同学,尤其是女生记住了黑龙江的轮廓时,我们不妨赞叹一句:“好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如果我们再联想到北国的冬日景致——冰天雪地、冰雕广布、恍若仙境,一片圣洁的环境出脱出一只美丽可爱的白天鹅!

  天鹅,优雅、高洁、纯情!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众人眼中的白天鹅呢!

  给一个美名让他去奋斗,借助联想可以让学生收获一种圣洁感,一种学习内驱力。

  联想和想象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神秘感。

  地理教学充满奇幻。你看,云南省轮廓酷似一只孔雀,偏偏唯有这里生活着珍稀动物绿孔雀,这里的人们喜跳孔雀舞。如果说孔雀的存是因为特定的气候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人们的舞蹈偏好源自人类对特有生物的喜爱与模仿,那谁又能对云南省的轮廓作出科学的解释呢!

  同样,陕西省的地底下隐藏着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恰恰陕西省的轮廓就是一尊跪着的兵马俑!这种现象岂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巧合”所能承受得了!

  地理学科的神奇远不止这些,比如布满不解之谜的30°N线上的种种奇观……借助联想展示地理教学的神奇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联想与想象能给学生带来哲理美。

  淡水湖与咸水湖不仅含盐量不同,其命运也大相径庭——咸水湖更有可能遭遇干涸的危险:死海在变浅,月牙泉在呼救,罗布泊已消失;淡水湖干涸的几率则要小得多。我们不妨联想到两者的“处世之道”,咸水湖只进不出,淡水湖有进有出。比如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上承赣江、修水等五大河流,下接长江,一边接纳一边奉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咸水湖只顾索取不愿付出。

  从湖泊的情形联想到人的格局,给地理事物添上一抹人性的色彩,让我们的地理教学沐浴一层哲理的光芒。

  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构建知识框架,给人带来建筑美。

  在现代诗领域闻一多先生曾提出诗歌除了音乐美、绘画美,还要有建筑美。在地理教学中一个个的地理知识点就像一堆建筑材料,如果只是随意而零乱地放在一起别说不能运用连收藏都有问题,倘若将这些材料构建成一个美轮美奂的建筑物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构建地理知识的框架,又少不了联想这样的粘合剂,它像酵母一样能叫学生从一点出发,生发出或者说串联起无数的知识链形成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青藏地区时,借助联想紧紧抓住该地区“高寒”的特点,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枝条:高——寒(气温低)——中华水塔、谷地农业——耐旱作物青稞——青稞酒、酥油茶等。

  你看,借助联想和推理记忆起来是否如轻车熟路、简洁明了呢!

  联想和想象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地理试题中常见一些比较说理题,比如会问到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只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而欧洲西部却有大面积的存在,这就需要学生展开联想了。联想到影响气候形成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

  我们不妨将两地进行对比联想:纬度,两地均为北温带;海陆,两地均为西邻大洋东邻大陆;洋流,两者均有暖流经过。通过对比联想我们发现两者只有地形不一样了:欧洲西部以平原为主,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与盛行风方向一致;而北美洲却横亘着高大的落基山脉,且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的东进。

  通过对比联想,学生就学会了运用影响气候的四个因素来分析地理问题,且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地理教学中类似联想还有很多,比如比较美国与中国、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异同点等等。

  总之,联想(含想象)在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又如何展开联想呢?

  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可以沿着三个方向指导学生展开,即形似、神似和“貌似”。

  所谓形似,即抓住事物外形上的类似。比如上文我所讲的由黑龙江省轮廓联想到美丽的白天鹅,联想到北国风光;由云南联想到孔雀,联想到像孔雀一样美丽的傣家少女。

  所谓“神似”即借助本质的类似展开联想。如由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发达,联想到同样是畜牧业发达的美国的乳畜带和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三者本质上的神似之“神”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相似的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气候条件。

  欧州西部終年温和湿润、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美国五大湖边纬度较高,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澳大利亚气温较高,有利于牲畜过冬,再加上澳洲有大自流盆地,为牲畜饮水提供了天然条件。神似——隐藏在表象底层的气候或其他地理条件相似,导致他们有共同的优势产业。经过这样的联想,学生对三地畜牧业的状况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马来群岛,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三者的相似之“神”就是相同的纬度位置(均为赤道附近)导致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强烈,从而形成了共同的高温多雨的气候。

  所谓“貌似”笔者在这里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有一种貌似合理实则非然的无厘头的味道,类似于语文修辞手法里的通感。通感中声音可以有形象,冷运暖可以有重量。比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你笑得很甜”等。用形容味觉的“甜”来形容视觉,貌似不合理,但它可以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貌似”与通感亦具相似之处,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貌似”展开联想。比如青藏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如何让学生记住这项知识点呢?来一点无厘头的“貌似”联想,这种联想没有科学依据,甚至是错误的,但却可以给地理教学增添许多乐趣。

  我们抓住青藏地区高的特点,因为高所以离太阳近(真),故近水楼台先得月(神似)——太阳能丰富。更进一步,太阳能丰富——不仅晒热了大气还“晒”到了地层,将地底下都晒热了,所以地热能丰富(假)。这种这种无厘头的联想自然是非科学的,我们可以适时向学生揭穿真相:青藏高原之高比起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的,之所以太阳能丰富是因为高——空气稀薄——阳光穿过大气层时能量消耗少,所以太阳能丰富;地热能则是因为地壳运动活跃(联想到板块构造学说)所导致的。这一反一正,一谐一庄,怎能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貌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美国的乳畜带紧挨着玉米带,我告诉学生“牲口吃玉米”,班上几乎没有一人未记住两者相连了。其实这也有一点无厘头,深层原因自然是各带的气候特点适合发展不同产业罢了。

  在记忆中国各省区分布时,我们发现形似女人头的江西省紧紧地依偎着形似男人头的湖南,“男人”戴着“帽子”——湖北省,“女人”的脖子上还挂着一串“项链”——广东省,他们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共同“建造幸福后园”——江西省东面的福建省。经过这样的联想,还有哪位学生记不住这五个省的位置关系呢?

  以上是从宏观上谈展开联想的方向,从微观上也就是从具体操作层面讲联想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相似联想是由对一件事的感受引起的同该事物性质形态相似事物的联想。比如对我国省区轮廓图的联想就属于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古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最典型的对比联想。我们在讲解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时可以运用对比联想将它与欧洲西部进行对比,它们虽然都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存在,但分布面积的大小却相差悬殊。我国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降水量也不可同日与语。

  因果联想是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法。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纬度适中,西邻大洋,地势平坦,盛行西风,暖流经过——聚万千恩爱于一身。因果联想在地理原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对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进而灵活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还有接近联想、推测联想等诸多联想方式。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常常被视为“小科”乃至“副科”,时间紧,任务重,平时的教学难免会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山重水复”,恰当地运用想象与联想就能迎来“柳暗花明”,收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轻松与惊喜。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