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我们永远在路上!——再读《童年爱上一本书》

发布时间: 2016-12-2809:36作者: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林静来源: 浏览量:

  今天,我们暂别我们自己的读书活动,来说一说儿童的文学生活。

  这次的假期读书活动,我出于私心,选择了这本《童年爱上一本书》,原意是想从中借鉴一些陪我儿子亲子阅读的经验,结果,细心翻阅下来,倒是比较全面地在儿童的文学生活、儿童的阅读指导等方面 “被扫盲”。其实说来,书香文化是我们学校重拳打造的卓雅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座所有的班主任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都比我有经验,今天纯属班门弄斧,心有惴惴焉。所以今天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服务员”,去为大家开一扇窗,看看窗外的他们是怎样操作着我们也很擅长的事情。

  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其人。周益民 ,海门实验学校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百余篇。2002年起致力于“诗化语文”的行动研究,得到教育界、儿童文学界有关人士的关注。一句话,此人并非各式头衔压身的所谓专家,正如在座你我一般,普通教师一名,因此,他的所有见地、所有主张、所有经验听起来仿佛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

  《童年爱上一本书》便是一本经验分享之作,在书中,他厘清了好几个核心问题,如儿童阅读“是什么”、儿童阅读的“三个层面”、儿童阅读的“兴趣与特点”,儿童阅读的“内容与形态”等等,这些都是大问题,容易拎不清,而他举重若轻,抓住“儿童”这一关键词,以“过一种儿童的文学生活”为主张,瞻前顾后,娓娓道来,不纠缠,不夹杂。在他的话语里,童年是个名词,童年是个形容词,童年也是一个动词,把词性弄清楚了,复杂的事情就简单明了。

  在前言部分,作者首先阐明了他的如图几大观点,我觉得特别是最后一条,吸引了我的眼球:儿童的文学生活所针对的“儿童”,指的是一切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群,当然包括在座的你我在内。并且,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的教师与家长,理应义无反顾地主动体验这一生活。《柳林风声》这本书出版后,作者格雷厄姆竟收到了当时美国总结老罗斯福的信。总统告诉他自己兴致勃勃地读了三遍。所以作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成人,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必然住着一个儿童。也只有这样的成人,才会真正理解儿童,成为儿童之友。

  阅读此书,我更加坚定了我之前的坚持——儿童需要阅读生活。圣埃克苏佩里有一部让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难以释怀的书,也是一部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小王子》,在书上,有一天,小王子遇见了一只狐狸,狐狸请求小王子驯养他。他说,驯养就是建立感情联系。他还说:“你对我不过是一个男孩子,跟成千上万个男孩子毫无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但是,你要是驯养我,咱们俩就会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上唯一的,我对你也是世上唯一的……”这里所说的驯养,就是建立一种美好的、相互依托的情感联系。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值得并且应该驯养的东西很多,譬如亲情,譬如友谊,等等。这其中,有一种情感让无以计数的大人、孩子魂牵梦绕,伴随着童年快快乐乐地拔节成长。那便是对书的热爱,对阅读的渴望,对文学的向往。童年是人生的精神资源,童年期的面貌影响着人生今后的方向与格调。童年期,需要为人生打下精神的种子。所以,真正的阅读,必和感情联系在一起,而这感情,需要培育和呵护。这样的温柔诗意愈早浸润,我们人生的底子就愈益芬芳。

  阅读此书,我知道了儿童阅读需要环境营造。戏曲史家、教育家赵景深先生曾说过,读《水浒》应该摇着蒲扇,读《红楼梦》应焚清香,而读《繁星》应在月明如水的静夜,坐在海边的石上,对着自然景色细细地读,与涛声相和。这说的就是阅读环境的作用。

  阅读活动是“读者—读物—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总是或隐或显地影响着阅读者,影响着阅读的情绪、进程与效果。

  阅读环境分内外两个方面,即外在的物理环境和内在的心理环境。在书中,作者主要围绕书环境,向读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1.立体式的书环境。作者鼓励学校、班级、家庭要努力为孩子辟出藏书和阅读的专门空间,做好“书馆—书架—书角—书房”的阅读环境立体式建设。这一点,我们学校已经走在了很多学校的前面。但是,这样也随之带来一个新的问题。

  2.虚拟书架。很多班级都建有小小书架,陈列学生从家中带来的藏书,供全班同学借阅分享。但是,班级教室空间有限,能陈列的书籍有限,为此,我们可以建立班级虚拟书架。首先指导学生制作书目单,列出自己最想借阅给同学的五本书的信息,包括书名、体裁、作者、出版社、一句话推荐语。将书目单张贴出来供大家选择。学生选定后可向书籍主人借阅,一定时间后,统计班级书籍“人气王”,进行表彰。

  3.一定的制度与规则。以书为媒介,班级可以组织建立书友小队、亲子读书会等组织,并且讨论制定相关规则,保证活动的有序和正常。另外,作者认为阅读需要留下痕迹,所有他建议学生应该有一份阅读小档案,为避免其沦为负担,表格设计相当简单,中年级,只需填写书籍的基本信息和阅读后的一句话感想。如果是低年级,还可以设计得更富于趣味,比如将表格设计成“摘星星”、“开火车”等形式。(表格附后)

  4.“真人图书馆”。最早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个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是一种将人“借”给读者的活动,图书馆中不藏书,而是准备了走动的真人来供读者“借阅”。阅读的主要方式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书名则是“真人图书”最想与你分享的某段经历或想法。

  我们借鉴这一形式,可以作为班级的一个阅读平台,即鼓励学生潜心阅读,从而成为某本书、某个作家、某个专题的专家,获得为同学讲解、介绍的机会和资质。譬如,有个同学对“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非常喜欢,对其作品乃至人生经历如数家珍,甚至与作家本人取得了联系。于是,他作为“真人图书馆”,在班级向同学介绍了沈石溪及其作品,并回答了同学们的现场提问。后来,他还被邀至其他班级做讲解。在他的带动下,班级掀起了动物小说热,由沈石溪开始,同学们一路阅读,金曾豪、黑鹤,国外的西顿、椋鸠十,等等,都成了大家熟悉的作家。真人图书馆的“借阅”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真人图书馆”做微型讲座,然后与“阅读者”现场互动,最后“真人图书馆”和“借阅者”填写反馈表,对该次“阅读”情况进行小结。真人图书的借阅,是自由、灵动、平等交流的互动过程,让读者在聆听中获得对书的立体感受,也会使真人图书得到分享的满足和心智的不断历练。

  5.教会孩子选择书。人不能成为书的奴隶,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前,孩子们要学会选择。作者提供了选书的三大绝招 :参考法(逮住身边的大小书虫,关注他们的读书情报,听他们谈谈阅读后的感受);链接法(你已经读过的书中,如果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就看看书的作者是谁,然后赶快去找找这个作者的其他作品);快读法(拿到一本新书,先看看内容简介,以此判断是不是属于自己感兴趣的范围)。

  6.在书中,作者是专门面对语文老师提出了这一条建议,但是我认为,现在不是在提“核心素养”的培养吗?其实作为非语文老师,我们一样可以将阅读作为与学生谈论、学习的话语,以自己对书的热爱带动学生对书的热情,变要学生读,为学生要读且会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此书,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共读一本书;阅读此书,我还知道了儿童阅读的丰富形态;阅读此书,我甚至还从作者建议的儿童阅读的读写互动中,窥见英语语言教学读写互动的可供借鉴之处。

  最后借用作者的一句话结个尾:儿童阅读,我们永远在路上!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