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化作春雨洒 换来桃李满园香 ——记竹溪县城关中学优秀教师吴彩云

发布时间: 2019-05-0516:12作者: 李靖来源: 竹溪县城关初级中学浏览量: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再也没有想过要走下讲台。作为教师,我甘于平淡,但是不甘于平庸,我要把忠心献给事业、把爱心捧给学生,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精彩,收获快乐。”这是竹溪县城关中学吴彩云从教第一天立下的誓言,也是她从教22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她始终站在教学一线,在三尺讲台上,播撒爱心,放飞希望,固守忙碌,也收获着她的小幸福。 

  爱心培育幸福花

  师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吴老师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门爱的艺术”。在教育这片沃士上,她一直坚持用真情和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和坦诚去开启学生的心锁。她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她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犯了“错误”,她总是带着大爱之心艺术化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其“五字”法是她行之有效的独门“法宝”。一“问”,即问清事情的起因、真相,再教育学生,以免错怪学生;二“缓”,学生的错误,有时令她气愤,如若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极有可能把学生推到对立面,这时她采取“缓一缓”的办法,先使师生双方都冷静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三“引”,学生范了错误,她则采用耐心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从思想深处弄清为何犯错,今后如何改正;四“选”,即选择适当的时机、地点,比如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情绪放松时,她再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五“激”,在与学生谈话时,采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批评教育的同时,她更多的是采用鼓励、表扬法。对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优秀学习习惯的学生,她能及时选择恰当的场合进行表扬;对于那些稍有进步的同学,她更是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她班上曾有一个叫余鑫的学生,身体长得结实,但学习成绩很差,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儿,还经常跟同学起冲突,跟老师“顶牛”,成了同学们心中的“臭垃圾”。吴老师始终没有放弃他,她认为如果现在放弃,会耽误这位同学一生,甚至会毁掉一个家庭。吴老师总是找机会跟他聊天,吃饭时坐在他旁边跟他拉家常,上操时陪着他跑步,上课时不忘多关注他,一个简单的提问、一个鼓励的眼神总会让余鑫信心倍添。时间久了,吴老师的话他欣然奉为圣旨,师生关系融洽了,学习也主动了。两年后,在余鑫接到竹溪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时,竟第一个跑到吴老师家中报喜、给了老师一个毕恭毕敬的“弯腰礼”,一向话不太多的他第一次流着感动的热泪向老师道谢。 

  吴老师认为当老师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她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问寒问暖,若有同学因病不能来上课,便主动与家长和学生联系,问清情况,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她班上有个叫曾常鑫的学生,家庭条件特别差,总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走路也多低着头,显得羞涩、自卑,基本不与别人打交道。吴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趁着双休日,她让自己儿子把曾常鑫同学接到了自己家里,当了解到7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爷子是曾常鑫常年的监护人、在家有时甚至都不能按时吃饱饭时,一向坚强的吴老师竟背着学生悄悄地流下了难过的眼泪。这之后,他再在给儿子买衣服时总是会买双份,双休日里也总能看到曾常鑫出入她们家,同吃同喝,也跟同学关系的儿子同作业。慢慢的,曾常鑫有了笑脸,学习成绩也逐渐进步,知情的左邻右舍都戏称吴老师捡了个“干儿子”。 

  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面对社会上课外辅导机构高额的补习费用,吴老师最怕孩子们求知无门。她在班上建起了“仰望星空”微信群,每晚总会抽出专门时间为学生们解疑释惑,就连患癌症的母亲在重病住院期间她也没有间断过。更难得的是,对于双休日上门求教的学生她从没让孩子们吃过闭门羹。她没有收过学生家长一份礼物,没向学校要过一分津补贴,甚至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去楼下的快餐店给来家蹭课的孩子们买吃的,面对“免费的午餐”,懂事的孩子们的一声“谢谢吴妈妈”总会让她幸福好久。 

  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竹溪整县推进“绿色·生态”理念下的“乐学·高效”课堂模式改革大旗下,吴老师所在的学校被县教育局确立为县“课改样板校”,学校大力推行“乐学·高效”课堂模式,作为数学老师,她积极融入到课改的洪流之中,大胆探索实践新课改。她认为,课改不是口号,小组合作更不能只有热闹而无成效。她主动学习学校发放的课改理论书籍,参加课改专题培训,积极向受学校邀请来校的县一中教师周勇、县教师学习与资源发展中心的专家们、武汉陈峥博士专家团和市课改经验丰富的专家型领导朱仕雄等请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乐学·高效”课堂的“秘籍”。在实践中,她围绕“一个健康三个好”(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学习状态好、综合素养好)的学生成长目标,按照“常规课即展示课”“研讨课即示范课”的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们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方式,积极开展质疑、展示等课堂学习活动,同学们在“绿色”“生态”环境中“高效”“乐学”,一个个“闷葫芦”变得敢说、会说、敢想、会想、敢质疑、会质疑,课堂上时时传来探讨交流声、笑声、掌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她本人也在反复地备、讲、说、听、评和反思等活动中成长。她先后在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中被评为优秀教练员,在县级“课内比教学”中荣获一等奖,在湖北省中青年教师优秀课竞赛说课中荣获二等奖,微课《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获市级一等奖,论文《将解代回 巧妙转换》在省级刊物《名师教数学》上发表, 特别是上一年度所带班级先后有9个学习小组在全校开展的“学习讲勤奋”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学习小组, 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所教学科教学成绩均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喜人成绩。 

  万紫千红春满园 

   “我一个人取得的点滴成绩太微不足道了,也仅仅只能帮助个别、少数学生获得进步,要携起手来成就优秀团队,让老师们都提高了,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成就他们的人生梦想。”正是这种无私的精神让吴老师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把其宝贵的方法、经验、教训、资源,甚至责任心主动“转授”给了新人、给了她所在的团队。 

  她认为每周的集体备课就是最好的校本培训。作为数学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她都会组织学科组老师研教材,定计划,编进度,安排轮流主备人。每周她定时召集大家围绕主备人的初备进行集体议课,以集思广益、避短扬长,补改预案,形成规范而最优化的教案、学案。同志们在 “一人主备、人人献言、资源共享”的模式中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她结合组内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一对一”帮扶工作计划。后来调入的杜林、明勇及发展中的明道金、梁静等都曾是她的帮扶对象,听评课、查批辅、促反思,乐此不疲,练就了她的帮扶妙招、现也成了她的帮扶常规。 

  在学科老师们参加的各类竞赛活动中,她是“亲友团”的好“团长”。在各级“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首先必须要过她那关,往往一节课会在“亲友团”的建议下反复打磨好多遍,参加竞赛的微课、论文等作品她也都会组织“亲友团”认真审核,指导修改,以至于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好“组长”。 

  一路辛勤耕耘,沿途收获满满。近3年,吴老师所在的学科组老师均先后参加了协作区、县、市优课大赛、论文大赛等活动,且每次都取得了骄人的好成绩,所在学科组也连续三年被县教育局授予“优秀学科组”荣誉称号。她个人也先后被授予竹溪县“师德先进个人”“十大名师”、十堰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她深信“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她坚信“三尺讲台天地宽”。“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她的工作信条。面对繁重的岗位工作,她始终坚持以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执著和“要做就做得最好”的工匠情怀奔跑在平凡的逐梦路上。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