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学习共同体”之我见
发布时间: 2018-01-0909:26作者: 李路阳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浏览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曾在《中国青年报》撰文《现代师生关系:学习共同体》。文中指出,中国已经全面迎来了95后大学生,一场新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改革已经在大学校园拉开大幕。“师生学习共同体”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引发热议。
学习共同体,顾名思义,是师生围绕学习建立起来的平台,是师生之间双向作用的产物,表达了一种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古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其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而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其本质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随着互联网发展,传统师生关系受到了冲击。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使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方面的权威性大打折扣;网上课堂以海量的课程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既丰富了教育资源,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课上课下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变得更加重要,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也日益彰显。
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教师授之有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近平曾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当如梅贻琦所言,自成师者风范,这不仅是大学之道,也是学习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武科大公选课《大学生心理健康》任课老师舒大凡,在课上给学生布置了“别样浪漫”作业:手写500字情书。学生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程内容,而且学会表达、接受和经营爱。“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必修课”,学生们明白了,学会爱远比考多少分重要很多。
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学生学之有道。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可见,学习的主动性自古以来都是件极重要的事情。在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自主学习,学之有道,也已成为学习共同体中重要的一环。
武科大冶金1601班的小姚,在“斗鱼”网站观看数学老师直播授课,收获颇丰。在他的带动下,室友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原本害怕数学的几人,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构建学习共同体还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近年来,武科大有一大批教授的“潮课堂”受到热捧:医学院的奚瑾磊,用生动的“模仿秀”演绎药学精彩;文法学院的张继才,巧用灵活式语言、互动式讨论、实践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刘艳章,制定“多回答,多提问,多加分”的“三多”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批老师的网上课堂“活跃”在校园网上。这些,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蹭课”热潮。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