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发布时间: 2017-05-0211:36作者: 陆翠芳 黄波 涂强明来源: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浏览量:

 

  什么是“反思”。“反思”又译“反省”、“反映”。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反思”是人类基于探究外部物质世界活动的经验来追寻事物本质和意义的内心活动。

  反思的过程不仅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内“醒”的过程,反思就是自我唤醒自我。反思是源于心灵的力量,反思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

  在不同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通过私活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获得关于它们的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的观念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方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反思的意义

  新课改理论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因为让学生学会反思,可以使学生自行调节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学生的成长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着"学习反思"。反思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培养学生认真及时地反思学习的得与失,总结和积累学习经验教训,才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自觉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我学习发展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经验中逐渐成长、壮大。一个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那么他一定比有同样经历的人有更加丰硕的收获。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主体意识,自主地进行学习。

  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必然是具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主体反思”。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对过去经历的再次认识,并由此产生观念自律和策略调整。缺乏“主体反思”的学习活动,是难以纳入“学会学习”的实质性范畴的。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会学习”。

  反思性学习的反思对象、反思过程的每个环节能直接指向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目标,同时反思性学习也是形成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反思性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智、情、意都较为有效,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并且认识到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心理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通过这种反思来促进学生对学习状态的自我调控,学习效果的自我内省,学习过程的自我约束,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反思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反思。

  1、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而言,每次的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常常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且引导学生在预习后,再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和过程,多对自己提问题。例如:本节主要学习了什么?自己理解了多少?有没有学过相关的知识?如果有,是哪些?自己能不能独立把它们列出来?通过这样的反思训练,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反思和反复推敲、自我评价,并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探究和深入探讨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兴趣。课堂结尾的小结若设计得当,不仅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常能引发学生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发对课堂认知及自我认知结构的再认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的设计,通过训练学生自己去概括、总结、检验、提炼、质疑和引申,形成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培养反思能力。例如:在临下课前几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小结内容可包括:(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这节课还有什么不懂,哪里是你感到最满意或更感兴趣?(3)本节课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把问题稍作延伸,又该如何解决?使学生从教师的所举之“一”中反其“三”,从而产生一系列疑问,促进反思,引发探索。通过这样的课堂小结,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兴趣,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引起学生思维的升华,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产生对本节课自我认知的再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3、利用课后回顾、检验,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当天所学内容、自己的听课情况及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回顾、反思。针对调查结果,例如:可给学生设计出类似以下的反思问题,来培养反思习惯:(1)今天所学内容是什么?老师讲的知识哪些我还没明白?(2)关于新的知识我掌握了吗?自己的课前理解与教师讲解后的差别在哪儿?哪些问题是我以后应该加强、改进的地方,新旧知识有哪些联系?(3)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或感悟是什么?这样,就给学生在课后理清自己的思想、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创造了条件,从而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后反思习惯。

  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反思活动,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积极的反思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趋势及要求。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