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以故事展开,可行?

发布时间: 2017-04-1115:21作者: 张远东来源: 保康县马良镇小学浏览量:

  三岁多的孙女从幼儿园回来要背一首古诗我听,我欣然应允。于是,稚嫩的童声响起,“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当背诵到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时,她还用小小的手指往窗外远处的大山一指,其调皮的形象着实有趣。“爷爷,我还会把诗歌讲成故事呢”。好啊,家人们都围过来鼓掌鼓励她。“我寻访一个过去的老朋友,来到一棵好大好大的松树下面……”。实事求是地说,故事讲得基本完整,与诗句表达的意境比较贴近。这是第一次引发我关于古诗词教学能否以故事展开的思考。 

  最近,听三年级古诗词教学公开课《小儿垂钓》,教师以故事引入教学,以故事展开联想,以故事感悟意境,最后再由故事走进古诗。一个“侧身坐在草丛中的儿童,摆手示意不要出声”的画面,在“故事”与“古诗”的交替中,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大脑当中。教师教的很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我切实地感觉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以故事展开,可行。 

  就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师把古诗词当文言文教,将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翻译成苍白无味的白话文;二是教师“满堂灌”,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到思想内容、语言风格,把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诗词教学,变成了单纯枯燥的字、词、句的操练。没了诵读、感悟、赏析和品味,让人觉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公正地说,由于古典诗词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特别是小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在对诗词意思根本不懂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去感悟和品味,几乎没有可能。这也是传统教学往往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原因所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大致懂得诗词字面的意思,但这种做法事实上大大破坏了古诗词本来的意境。单就理解字面意思的目标来看,基本上也只是当时似懂非懂,过后遗忘无余,本指望捡到的“芝麻”没有捡到,而“西瓜”到是确确实实地丢了。 

  笔者翻阅了小学阶段入编课文的古诗词,绝大多数作品,都能够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产生无尽的联想,形成一幕幕故事场景。如:《悯农》,“一个农民伯伯艰难耕种的情形”,“饭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都是一个情景故事的片段。再比如《村居》,学生无论从“湖边农家烟囱里的袅袅炊烟”,还是“矮矮房子里亲热聊天的老夫妻”来展开想象,都是对诗歌的理解,都是自己内心的体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形成的模糊故事轮廓,远比“字字解释、句句翻译”要实在、有用的多。 

  当然,古诗词本来就是情感性比较强的东西,它本身具备意境深远、含蓄蕴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处,造成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悟过程中的难度。这种韵味的传递有时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必须靠“悟”, 更多的时候靠的是心灵的意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多了,积累多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容易多了。 

  古典诗词教学究竟怎样进行?笔者认为,不论是教古诗词还是读古诗词,我们都要学会联想,融入自己结合时代背景对诗词的理解,尽可能利用学生头脑里通过影视作品所形成的固有映像,自我放大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派生出一幕一幕的故事场景,这种“出故事,进古诗,出古诗,进故事”的学习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放缓了理解坡度,对古诗词教学特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大有益处 。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