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治理校园暴力并不是无解方程

发布时间: 2017-04-0421:07作者: 陈育如来源: 湖北省黄梅县教育局浏览量:

  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的确是当前不易破解的难题,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回首过去,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越来越恶劣,几乎到了无解的边缘,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工作开展。

  其实,此问题并不是无解方程,只是解题的思路进入死胡同而已。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研究问题的成因,对症下药。

  一是给学校和老师加紧箍咒。从政府到部门,从社会到家庭,一致认为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做服务型的老师。这种教育理念确是先进,值得提倡,但是对体罚的行为没有严格的界限。学校批评教育过程中出了问题就说体罚了学生,否则就是批评教育不到位,这样束缚着学校和教师的手脚,左右为难,不敢越离一步。一味的说服教育对“新型”的学生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导致他们变本加厉。人曰:严师出高徒,“严”不仅仅是严格要求,还有严厉之意。

  二是家庭溺爱。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两、三代单传,一家人把他们当“小皇帝”拱着,由孩子任意妄为;把他们当“小宝贝”捧着,那容得下孩子受丁点委屈。孩子错了,家长不检讨自己,还加倍庇护,甚至于赞扬孩子欺负别人是好样的,有出息,有的还有意无意搞“校闹”,谁不知这反倒害了孩子。

  三是把《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个经,念歪了。社会、家长、学校认为“保护”就是发生校园暴力等事件后,无论情节如何轻重、过程如何曲折对当事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一律免罪免责,把罪责全盘扣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其实,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承担法律规定的罪责,也是更好的保护学生。

  四是政府高压,息事宁人。一旦由于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引起当地强烈反响,地方政府不得不介入处理,但是,害怕家长的死缠烂绕,工作业绩受到冲击,大都是采取息事宁人的解决方法,向学校和老师施压,法外调解。在高压下,无论事件的前因后果如何,总是学校和老师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而学生无罪,家长从中捞取经济赔偿的额外收入。如此继续下去,孩子多犯几次错,家长何乐而不为?

  如何解决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全国两会代表的诸多建议值得采纳,综合起来有三点。立法是根本。修订相关法律有关条款,对于校园欺凌和暴力等事件的当事学生、家长、监护人、学校、老师等应划定承担罪责的界限,做到有法可依,有效遏制不良事件发生。特别防止家长从中渔利,更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归于学校和老师;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关键。息事宁人,法外开恩是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之大忌,用金钱换取一切、向教育部门施压等只会怂恿学生和家长,导致校园暴力等事件恶性循环,越来越猖獗;社会共识是基础。要动用学校、家庭、社会和法律力量进行综合防范,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其他责任主体必须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严格履行职责,才能把不良苗头联合打压下去。

  当然,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是社会产物,世界各国都有之,治理进程不能一帆风顺,但是通过上述方法治理一定能从更本上大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