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失职当包容
发布时间: 2025-02-1909:23作者: 包玲玲来源: 中国教师报浏览量:
看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后,9岁的儿子突然说:“太乙真人作为哪吒的师傅,一点儿没有老师的样子啊,而且他也没什么实力,总被打得鼻青脸肿。”孩子的话像一记重锤,砸碎了我心中对这位另类良师的认知。原以为太乙真人幽默、包容的教育方式值得学习,但孩子的质疑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视角:当教育者以“快乐”“容错”为名,模糊了责任与专业的边界,是包容还是失职?
太乙真人的快乐教育其实是“尊重”外衣包裹下的“放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须为人所化”。倘若教育者放弃引导责任,“化人”便成为“纵容”。比如此前某校推行的“快乐课堂”,不讲纪律,允许学生随意进出教室,结果班级秩序崩溃,学生因模仿危险动作导致重伤,学校被迫恢复以前的管理方式。这与太乙真人放任哪吒破坏村庄的剧情何其相似——面对魔丸转世的哪吒,他未采取任何预防性措施,只在逃无可逃时才与其“共同承受后果”。这种行为本质上是教育者责任的缺位,看似温情的教育方式实则是不及时的事后作为,违背了教育规律。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要求,教师需严慈相济,既尊重学生人格,又严格规范行为。类似的要求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也有所提及。可见,国家早已为学校教育画出了“尊重不逾矩,包容不放任”的底线。
对于众人叫好的太乙真人式容错教育,也可以理解为师者缺乏专业素养。
太乙真人的另一大“硬伤”在于专业素养匮乏:他因嗜酒误将灵珠调包为魔丸,教学也毫无章法,甚至在天劫来临前仍与哪吒嬉戏打闹。这种缺乏系统规划的教育,可视为一场教学事故。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成长经历可见端倪。他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导师吴大猷要求其每天研读《现代物理评论》并逐字批改论文,这种严谨系统的学术训练奠定了杨振宁扎实的学科基础。反观太乙真人,既未传授哪吒控火术等核心技能,也未构建完整的修行体系,导致哪吒空有蛮力而无处施展。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的观点恰恰揭露了太乙真人式教育的致命伤——将“寓教于乐”异化为“以乐代教”,用娱乐消解了专业性。
真正的教育者应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而非混乱的旁观者。当我们在银幕前为哪吒的反叛喝彩,为太乙真人的“快乐教育”“容错教育”高唱赞歌时,也要警惕欢乐声下的“伪教育”。新时代的教育者当以政策为纲,以专业为剑,以仁爱为盾,在守护教育底线的同时深耕教学技艺,才能让每一颗“魔丸”都有机会变成“灵珠”。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