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优秀记者进中南民大课堂,和同学们分享新闻采访干货
发布时间: 2019-11-2010:30作者: 海雨涵,卢思嘉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浏览量:
11月19日下午,湖北党员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新龙走进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课堂,以“新闻访谈中的访谈与提问”为主题,同学生们分享了他的新闻采访经验。
李新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员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拥有20年传媒从业经历。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党刊年度十佳言论、全国省市党报新闻一等奖等若干奖项。
他以“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理清事实,掌握真相,而这就需要采访取材”引入第一个内容:采访准备。他以自己曾经进行的梁子湖水质问题大型报道为例,将采访准备按材料基本素材的准备、问题设置、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设计方案以及外围采访五个内容延伸讲述。讲述中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早年采访雾霾问题的经历,深究雾霾产生原因时将被采访者问至语塞,他形象地比喻到,问题要像钉子一样往深处扎,有了深度以后向四周延伸,继续延伸至对民众的影响等。他讲到采访的整体要求:平等、客观、公正、多元及和谐。讲到平等时,他强调要平等地对待采访对象,抛去其“人设”平等对话。事件型报道采访要通过掌握其来龙去脉体现其准确性,通过搜索多方面的要素体现其全面性,站在受众的角度雕琢内容。他分享了自己曾参与荆州某古墓发掘的系列采访,通过采访考古专家、抓住盗墓贼的警察这些权威人士获取信息,大家期待已久主棺椁的打开,结果开启后内部却只有一滩黑水这一反转,他告诉我们要挖掘令人印象深刻、出乎意料的故事。人物型报道采访则要抓住人物事迹,发扬其精神,以起到感染人、引导人的作用。李新龙以自己采访消防员为例,建议我们采访人物要懂得采用唠家常这样的方式拉近距离。谈及战线型报道采访时,他结合自己负责科技新闻这一站线向学生们普及了每一个记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战线或负责科经济或负责政治这样一个基本知识。最后讲到高端访谈型采访,他讲到面对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尖端科学家这样的采访对象,思想是灵魂,要注重思想的刻画,体现人物深度。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李新龙分享了自己在地震灾区、采访中科院院士、与消防员唠家常等十几段采访经历,生动而具有说服力的让学生们了解采访的准备和技巧。在场学生一直聚精会神聆听讲述。结束后,该校严洁同学意犹未尽:“我很喜欢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讲解,这样又生动,又能让我们了解到记者这一工作,我觉得收获满满。”同样来自新闻学专业的李岚林也表示在讲座中受益匪浅,她说道,“李总编所讲述的知识让我对于新闻采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也能成为这样优秀的媒体人。”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