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患癌女教师37年演绎“坚强师爱”
发布时间: 2019-03-2110:02作者: 汪正玺来源: 鹤峰县教育局浏览量:
阳春三月,泉城济南,湖光十色,杨柳依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下午放学,济南市某医院的一间办公室里,传出稚嫩的诵读声,吴光秀坐在书桌中间,六名孩童围坐一旁,神情专注地诵读《三字经》。
今年54岁的吴光秀来自鹤峰县燕子镇民族中心学校,因患癌症,3月到济南求医。得知她心系讲台且闲不住,医院将办公室改成“临时课堂”,让职工的子女及附近学校的孩子常来这里学习。
吴光秀是一位有着37年教学经验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学生“爱”得坚强,对家庭“活”得坚强,对教育“守”得坚强,一生中她用坚强书写了许多动人故事。
钢铁柔情,“活”得坚强
提起吴光秀,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没有超人的能量,但她一直以超人的精神面对生活。”
2009年,一场事故,使吴光秀与同为人师的丈夫阴阳两隔。时至中年的她无法承载生命之痛,身心一度崩溃。
孩子未长大成人,还有年迈的父母,吴光秀拾起坚强,拉扯儿子长大,上学立业成家。偏偏祸不单行,在此期间,夫妻双方的三位老人也“凑上了热闹”。
80多岁的母亲脑溢血中风偏瘫,恩施州中心医院的八天八夜,她望着母亲的生命如抽丝般地渐行渐远,强忍心中刀割般的疼痛,只好带上类似“死亡判决书”的出院报告回家。
晨昏落日,推着轮椅,扶着老母蹒跚学步,整整一年的康复治疗,吴光秀用女儿的柔情和男性的坚韧,硬是把一个蜷曲而又僵硬的老母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公公瘫痪七年,已经问医无门,吴光秀还是一次次带公公到医院检查,问遍远近的中医西医土医,从全国各地购来药品送到老人手中。
婆婆摔跤导致右肩肱骨横向断裂,吴光秀请车从乡下抱着呻吟不止的婆婆到县医院拍片处置,后来转回燕子镇医院,晚上接回家里整夜陪护,伺候吃喝洗漱。
吴光秀说,自己所做的一切与“高尚”无关,是责任,是报答,是为了自己日后心安。
2016年3月,一次体检,吴光秀发现自己患上恶性肿瘤。2017年2月25日,经过长达8小时的手术,又度过6小时的昏迷,手术后的吴光秀终于苏醒过来。
“手术成功,虽然在后期治疗中,头发都掉没了,但总体结果是好的。”吴光秀总是一脸微笑地说,病魔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信念。
慈母之心,“爱”得坚强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吴光秀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
2006年,吴光秀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班上有个16岁的女生叫小延,她的父母在6年前相继去世。
“孩子初中毕业了想继续读书,但没有钱”,暑假期间,吴光秀就为小延的事来回奔波。她跑了镇政府,又跑县妇联、县民政局,联系到社会爱心人士,在多方支持下,小延顺利地走进了北京的一所职业学校。
此后,吴光秀不仅为小延拉赞助、找政策福利,还一直默默地资助着她,买衣买鞋买学习用品,资助生活费及路费。
“跟妈妈一样关心我。三天两头就来电话,问学习和生活情况。”小延说,让她一生感动而难以回报的是:吴老师本人都需要别人帮助,却为自己操心了13年。
当别人问及吴光秀究竟是为了啥?她用平静的口气给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小延没有妈妈,我没有女儿,我们很公平。”
“和学生在一起,就快乐”,也是她常说的一句话。几十年来,吴光秀义务给学生补课,不能用节次统计了。只要一开学,家里腾出一间房,专门为学生免费补习。给学生做吃的、洗衣洗被。所有这一切,她是默默付出,从没收取过分文。
“成功绝非偶然,爱拼不一定就赢,还要爱思考有办法。”吴光秀说。她善于把不同学生的教育问题放到具体的故事、游戏和活动中去做,方法很特别,效果非常好。她指导的学生,在阅读、写作、书法以及才艺展示等赛事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的不在少数。七年级被公认的最差班级,三年里成为她的课题科研实验班级,到九年级中考,升学人数居于同年级前列。
吴光秀先后荣获“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巾帼建功标兵”“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从教30多年,我最大的财富是我跟学生之间的不解情缘。”吴光秀坦言,这一摞摞荣誉证书,不是引以为豪的理由,它们只能证明自己曾经很努力地付出过爱心,很智慧地经营过教育。
教育情怀,“守”得坚强
3月20日上午,医院病房里,吴光秀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左手打着点滴,右手忙于书写下午课时“教案”。
时间回到2017年7月,手术后的吴光秀病情复发,右腿肿大,身子无法下蹲。她又开始了自己的求医路。2年来,她辗转各地医院,先后经过了9次治疗,病情只能稳定。
今年3月5日,吴光秀来到济南求医,确诊为淋巴肿大的并发症。几天下来,她的病情得以好转。
吴光秀与医务人员聊天时,得知附近有一所小学,很多医院职工的子女都在那上学。放学后,这些孩子总是无暇顾及。
“住院还要三个月时间,出去走路又不方便。每天就是打针、吃饭、睡觉,生活枯燥,时间难熬”,离开讲台4年的吴光秀,心里“不安分”起来,她就想着开个“临时课堂”,辅导放学后的孩子们功课。
吴光秀的“小心思”被医生察觉,院方腾出了一间办公室,摆好课桌椅,买来文具,改造成临时教室。每逢放学,孩子们都来到这里找她学习。
“只要心里装着教育,不管到哪时时刻刻都能教书育人。”吴光秀说,孩子们随时可以来学,不收一分钱,因为能够教他们是自己的荣幸,还能重新找回走上讲台的感觉。
更让吴光秀感到欣慰和幸福的是:小延有了出息,找到了满意工作,这次患病她也是忙前忙后。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