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守偏远乡村的教育战士 ——记十堰市郧阳区农村资教教师郑兴涛
发布时间: 2017-10-2510:23作者: 王奎来源: 十堰市郧阳区胡家营中学浏览量:
凤凰山下,汉水河畔,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处,隐约间可见一座整洁亮丽的学校。这便是十堰市郧阳区胡家营中学,也是十堰市郧阳区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之一。郑兴涛老师,在这里已经辛勤工作了十年。
三十出头,黑黑的皮肤,粗壮的臂膀,淳朴的脸上充满阳光,眉宇间射出坚定的目光。“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这是他最喜欢哼唱的一首歌。从小就崇拜戍守边疆的军人,造化弄人,他却成为一名戍守偏远乡村的教育战士。
出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胡家营镇离家那么远,你去搞啥子?”父亲的责问没有留住他的脚步。远,就更需要有人去。背上简单的行囊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胡家营教育的热土。
十年前,学校住房紧张,他主动要求去学校外福利院暂住。但因长期无人居住,院内杂草丛生,经常长蛇出动,蚊虫飞行,老鼠时有光临。屋内阴暗潮湿,墙壁裂纹纵横,寒风随时穿堂而过。特别是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被褥尽湿,彻夜难眠,坐等天明。他下定决心,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下去。
教师严重不足,是偏远乡村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胡家营中学也不例外。“我年轻,我有使不完的劲”,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承担该班数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一周20多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管理班级。饭是吞着吃的,厕所是跑着上的。朝五晚十,几百个日夜,咬着牙硬生生的挺过去了。
访万家,是孕育家校血浓于水关系的纽带。为了让家长关注学生成长,支持学校发展,经常利用双休日去走访每个学生家庭。胡家营镇山大人稀,学生居住在各个村落。其中,白塔村、洞沟村距学校50余里,且多为崎岖的山路。他不畏艰辛,10年来,跋山涉水,足迹遍布镇内26个行政村。走访历程上万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党的教育政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远离家乡和亲人,面对艰苦的环境、繁杂的工作、生活工作中重重的困难,他没有当“逃兵”。这里需要,就在这里留下。
留下,做最优秀的人民教师
好男儿,自当干出一番事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扎实的业务素质,才能成就更多的孩子。
初上讲台的他,并不是那么顺利。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课堂毫无艺术性,学生厌学严重。期末考评,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名列全校倒数第一。整个学期一百多天的辛勤付出,换来的却是满满的失望。他灰心丧气,铮铮男儿也流出了眼泪。“你为什么不用课改的方法试试”,校领导的提点让他看到了希望。他开始收集关于课改方面的资料,从网上下载别人的课堂实录,看别人的教学反思,学习别人的优质教学资源。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自己的视野。2012年11月,赴英国伦敦学习21天。2013年4月,赴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学习课改。归来后,把学习到的先进课改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中。他先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建设学习小组,建立“星级评价激励机制”。 健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设立班级“挑战台”和“荣誉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进步。假以时日,“比学赶帮超”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渐形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末考试,他所带班级数学成绩越至年级榜首,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都遥遥领先兄弟班级,令同行侧目。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把课改的实惠分享给大家。积极发动身边的每一个同事加入到课改的行列中,在全镇巡回讲示范课,把课改的方法毫无保留的转授给大家。在区教育局领导政治学习会上,他总结课改经验,把课改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如今,郑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极高。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年年都带毕业班,年年教学成绩名列全区前茅。胡家营中学老师称赞他是“郑第一”。当地老百姓年年抢着把学生往他所带的班级送。他已然成为闻名全郧阳区的数学名师。
不离,为最热爱的土地耕耘
事业小有成就,向他伸出的橄榄枝越来越多。曾经,一所十堰城区学校想把他挖走,开出优厚条件,承诺提供一切便利,但被他言辞拒绝了。
栉雨沐风十余载,看着莘莘学子,一届又一届的成长,一个又一个的成人成才,幸福感油然而生。从24岁到34岁,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见证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这里是磨砺他的地方,同样是成就他的地方。他早已把“他乡”当故乡。这是他最深爱的土地,怎舍离开。
军人能甘于寂寞,戍守边疆一天又一天,是因为那是他最亲爱的祖国。
他能甘于平淡,戍守偏远乡村教育一年又一年,是因为那是他最热爱的乡土。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他又哼唱起这首歌。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