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南漳卞和故里长坚守 ——记巡检镇金镶完全小学校长王强 ——记巡检镇金镶完全小学校长王强
发布时间: 2017-08-2916:26作者: 山丽 来源: 浏览量:
他,于1995年秋参加工作,先后在所辖的两个村小各工作1年之后,于1997年8月调入现在的学校。至今仍坚守在距离集镇10公里的乡村小学。22个春秋,22年的坚守;10门课程,10门教;甘为“五员”,为学校。
他,就是巡检镇金镶完全小学校长王强!
山村小学22年的坚守
进入金镶完全小学,就当起了五年级班主任,并带这个班的数学。为了能教好这门课,带好这个班的学生,他在研究教育书籍,探索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坚持听课,坚持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请教班级管理经验,坚持活学活用,学思结合。一学年结束,他所执教的班级整体成绩高过平行班一大截,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是学校师生一直公认的文明班。
第二学年,因教师调动,学校缺语文教师,他又主动请缨,改教了语文。放下数学教材,拿起语文教本,就一头扎进了探究中,或读,或思,或请教,或研讨。“研的纯粹,思的愉悦,学得投入,这样的情境是如此美好!”他满脸含笑地回忆着。他虽初带这门学科,但教得很是老练。在当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做教育的大环境下,他大胆使用投影仪组织教学,课前闲暇之余,写好胶片,并将胶片放在投影仪上反复调试,经过反复调试,确定万无一失时,他才将投影仪搬进教室,放上胶片,紧扣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有序学习。在电教设备有机穿插与运用中,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清晰地呈现,教学难点在反复演示、引导与训练中得以轻松突破,相应的知识迁移也在演练中得以拓展。随着新生事物——投影仪在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容量大幅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也相应增多,所带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带好班,教好课的同时,他还承担了学校的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经他细心、耐心、用心打理,每年都获得了县教育局表彰。“在档案建设、管理、维护上,他是位难得的人才!”时任校长张铭如是说。
在档案建设上,他根据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分类、分块、分条建构模板,再根据相应模板内容,收集、整理、分类、存放现有档案资料,对缺口部分做好详细记录,制订好详细建档计划,再分批分期分次分人,按照时间节点,督促上交各类档案资料。经他严格把关,仔细分类,及时归档、建档、存档,学校档案资料归类科学、建档规范、存放有序,完整记录了学校建设史和发展史。
他除了把档案建设得规范,有特色以外,又主动承担了学校远程教育网管维护工作。2005年,全校只有一台办公电脑、一套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面对这套设备,时任校长张铭犯难了,派谁来维护管理呢?正在张铭一筹莫展之时,他又大胆地挑起了这一重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调试、检测,卫星接收系统顺利启动,并且运行一直很稳定,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接收渠道畅通无阻。负责接收、更新、打包、上传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在他乐此不疲地坚持运用维护下,教师们根据学科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自主选择学习、研究、运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样以来,信息化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地得到了利用,实现了“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山里娃也享受到了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这一举动开创了山乡教育的先河,受到了县、市、省等教育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就该校信息化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随后,因教学工作突出,思想素质过硬,他先后担任了学校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工会主席、副校长等职,并于2011年,通过全县小学校长公开选拔考试,顺利晋升为该校校长。
10门课程的轮回教学
荣升为小学校长以后,他迅速挑起担子,进入角色,一头扎进工作中。每逢9月开学季,他便百般焦急,寝食难安,因为老教师退休,年轻教师陆续外调,师资原本就紧缺,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学校有时竟然出现了无法正常开学的局面。为确保正常开学,他积极向县教育局、镇中心学校反应情况,请求支援。教育系统师资普遍紧缺,即使补缺、支援,也往往只能补充1—2名左右。困难再大,学要正常开,课要正常上,学校更要正常运转!他边盘算,边继续想着办法。
近几年的秋季开学,他最为头疼,也最为难忘。学校正常退休的教师1至2人,甚至3人,调走的1至2人,甚至3至4人,支教结束返回原学校的1至2人,余下的10人左右,有时甚至不足10人,学生却保持在230人上下。师资短缺这一瓶颈直接制约着学校正常开学。为破解制约正常开学这一难题,他根据各年级学生人数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学前班和一年级学生组合成一个班,将三、四年级和二、五年级各组成一个班,六年级单独成班。采取这种复式班教学的方式,既控制了总班额,又减少了教师指数,从而保障了学校正常开学。
开展复式教学的前后,他始终坚持进一线,上讲台,主动带课,自觉备课、研课、晒课、讲课、听课、评课,积极为教师引好路,带好头。为缓解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短缺这一难题,他先后任教过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生命健康等学科。
任教这些学科前,为了激发教师上进心,他总是充分尊重教师意愿,让教师自主选带学科,选带班级,充分发挥民主治校、自主选教这一办学策略的人文作用,让教师人尽其用,发挥专长,各显其能,各展特色。这一新政运用后,剩下的科目,即无人选的科目难免就是硬骨头。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他总是乐呵呵地领受,从从容容地施教。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课标的研读上,他时常挑灯夜战梳理完重点信息后,便围绕这些信息,深入阅读与之相关联的教科书、教辅资料,在阅读思考中,逐步厘清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等学科要点。在学科要点的推动引领下,他引导学生自学、互学、点拨、总结、延伸。学生在自学、互研、交流中培养了学习乐趣,探寻了知识的宝藏,领悟了快乐的真谛。
因教师交流、退休,或者调动,或者生育,一年改带一门学科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半学期改带一门科目。又因教材常换常新,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自然成了一种习惯。面对这些困难和阻力,他学会了自我解嘲:“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不面对,谁面对?”在自我勉励、自我施压中,开启了一个又一个新征程。
“五员”一身为育人
大规模学校要完成的任务,小规模学校一样也不能少。在员工少,事务性多这一现实面前,除了在教学一线哪儿空缺哪儿补以外,在学校后勤保障上更是集“五员”于一身。
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要在学校东北向的山沟里排管子取水。由于山沟里的水矿物质、杂质较多,排进沟里的管子往往只能用上1-2年左右,管道内就塞满了水垢,直接影响水量的排放,由于山沟路程较远,有1千米左右,随着水的流动,部分管子水垢塞得多一些,甚至塞满了整个管子,还有部分管子水垢塞得少一些,为了除掉管子中的水垢,他通常就是利用节假日,带队撸起袖子,拿起扳子,扛起管子,顺着管道,敲打、维修、加固、更换。泪水模糊了双眼,汗水湿透了衣服,血水浸透了裤管,他顾不了这些,一头扎进维修中。水管畅通,师生24小时有水用,这是他的心愿,所以,他认为吃再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是值得的!
除了当好维修员以外,学生的保育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学生娃年龄小,最小的5岁,6岁未满,最大的12岁,均在校寄宿。为了培养学前班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他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蹲下身去教,弯下腰去做,潜下心去帮,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奶期。每年秋季开学的第一月,他最为忙碌疲惫。教室、操场上哭闹的,餐厅里不守秩序的,充卡、买饭不知所云的,就寝嬉戏打闹的,起床不知洗漱的......面对此情此景,他没有烦躁,更没有不安,始终用父亲般的胸怀接纳每个孩子。有空了,蹲下身来抱一抱、哄一哄孩子,和孩子说说话,聊聊天,逗孩子笑一笑、乐一乐,瞬间与孩子之间缩短了距离,孩子们也自发地称他“校长伯伯”。
发现某个孩子起床没洗脸,他就会主动打水,亲手教孩子洗脸,帮孩子整理着装,教孩子收拾衣被鞋袜,并且反复引导,反复示范,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发现某个孩子未吃饭,他就会主动上前询问,若是卡丢了,就立即帮忙补卡;若是卡上没钱了,他就迅速帮其充上;若是遇到了不会操作的麻烦,他就耐心地教孩子操作,直到孩子完全掌握操作要领。经过1-2月示范与引导,在校寄宿的学生娃个个学会了吃饭、穿衣、住宿,他们的生活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家长心中的石头全部落下了。
除了当好保育员以外,他还承担着安全员、指导员等重任。学校安全无小事,时时事事皆育人。为了给师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他定期组织人员检查线路、设备设施,及时排查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为了把好食品进入口关,他坚持和师生一道在学校用餐,坚持购物索证制度,坚持熟食品不过夜,坚持食物隔墙离地制度,坚持对食堂、餐厅、公共区域定期消毒制度,以营造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了当好一名好校长,发挥指挥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始终坚持民主议事制度。他常说,大家的事大家办,学校的事人人办,个人的事帮忙办。
他坚持广开言路,沉下身子,走到教师中、学生中,倾听民意,了解心声,鼓励师生发声,发出内心的声音,从而依规依法按制度办好、解决好、落实好。他坚持办好学生的事,教师员工的事,最后办好自己的事。学校老教师多,年轻教师大多居住在乡镇外,或者城内,每逢放学、放节假日,他总是在学生、教师都离开学校以后,自己最后一个关好窗、收好门、落好锁。每逢上学,他总是坚持第一个到校,第一个为大家开好大门,烧好开水,整理好散乱的物件,让师生真切体验到家的感觉。
天下事,必做于细;学校事,必做于实。为了师生美好的明天,他一直这么坚持着,22个春秋、10门往复的课程、“五员”的加身,山乡校长、山乡教师、山乡人,他,就这么一直守望着、展望着、憧憬着!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