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山里残障娃娃住进宾馆式学校

发布时间: 2017-04-1908:51作者: 胡平先来源: 湖北省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浏览量:

  心系学生立志建校 

  陈振兴于20098月调入兴山特校。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校长,他刚刚将学校建成九年一贯制,改变了学校被拆、学生要走百余里上学的命运;他整整加班一个暑假完成了学校的房屋整改工程,为学生建好了标准化的食堂和温馨的寝室。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一纸调令,让他离别工作几十年的家乡,走马上任县特校校长。由管理上千人的中学的校长,一下子变为20多个老师、100余名特殊孩子的领头人,陈振兴着实不习惯。更让他不习惯的是,学校建筑面积小,硬件设施极其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一到雨天,只能一天到晚挤在狭窄的教室里。没有餐厅,一到吃饭时间,每个人端着碗要么在操场上享受“露天餐厅”,要么站在走廊上吃饭。让他不安的是,100余名学生,挤在三间不大的寝室里,为了照顾肢体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同学,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只能天天爬上铺。更让他揪心的,是学校面积狭窄,设施不全,容量有限,无法满足每个残障孩子入学读书的需要。每每看着家长满怀希望而来,却要带着失望、背着行动不便的孩子离开,想到家长和孩子哀求的眼神,同为父亲的陈振兴心碎了。“我一定要重新建一所宽敞明亮的学校,让孩子们有坐着吃饭的餐厅,有不用爬上铺的寝室,要让每个残障孩子都能上学!”他在心里暗暗立下了誓言。从此,这个一心想为孩子们建一所新学校的校长,就踏上了艰难的“搬迁路”。 

  多方求援筹措资金 

  建学校,首先要资金保证,面对上千万的资金筹措重任,陈校长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省内项目支持和县内三峡移民专项资金扶持,打好三峡库区移民搬迁的机遇牌,积极呼吁,多方争取。他一心为残障孩子服务,坚持重建新校,招收所有适龄残障孩子入学、切实为家长减轻负担的思想渐渐打动了各级领导,让山区残障孩子“享受最优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先后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80万元、校安工程专款24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00多万元给特校用于搬迁新建,1000余万元的资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账了。 

  真情感动获得新址 

  接下来的问题是,学校建在哪里?按照国家有利于残障孩子身心发展的相关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避免偏远的郊区,建在交通、医院、超市等相对集中城区,这样对残障孩子的康复、融入社会都有好处。显而易见,偏远的老校区一是不利于残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面积根本不够。那么要为特殊孩子建一所理想的学校,必须重新划地搬迁。陈振兴一边筹划着学校的未来,一边信心满满地找到相关部门申请为学校划地。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县内地理位置较好的地块都早有相应的建设规划,加之大部分人还不了解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就让新校的征地工作愈发困难重重。 

  熟悉陈振兴的人都说,他身上有股韧劲,越是困难的事情,越是难办的事情,越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越能激发他的热情和斗志。面对学校选址难题,一向坚韧的陈振兴没有被吓到,更没有退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奔波在申请新校址的路上。眼看着专项资金渐渐到期要被收回,学校却因划地不能到位而无法破土动工,陈振兴急得整夜睡不着觉。他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一个领导一个领导地做工作,在县里土地规划会上,他动情地说:“残障孩子从一出生,就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家庭也承受了太多的磨难,我们每个正常人不去感同身受,是不会体会这些艰辛的。要是我没当特校校长,没和残障孩子近距离接触,不了解残障孩子的家庭,我也会觉得特校没必要建在集中地段。可是,正因为我走进了特校,我深深懂得了特殊学校是残障孩子最后的希望,只有通过学校的康复、教育才能帮助他们脱离父母、家庭的照顾,将来自食其力,所以我就越发觉得要抓住搬迁新建的机遇,严格按照规范设计,高标准地为孩子们修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尽可能给残障孩子创设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的环境,许他们一个看得见的未来。不然,浪费了国家的资金,错过了为孩子们做点实事的机会,辜负了孩子和家长的希望,作为学校的校长,我就是一个罪人!”掏心掏肺、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主管部门的领导再也没有理由拒绝,县人大、移民局、规划办等多名领导感动地当场拍板:“残障孩子确实需要关注,特校的老师的确了不起,我们没有机会贡献特教,但是我们可以在划地上努点力,你放心,我们保证在一周以内给你一块满意的地,你马上可以开工!”终于,在整整奔波、煎熬、苦等了一年后,兴山特校的新址就在邓家坝小区、消防队旁边落实了!那一天,是陈振兴最高兴的一天,那一晚,是他一年多来睡得最踏实的一晚。 

  放眼未来,他让山里娃住进宾馆式学校 

  地块到位后,陈振兴以最快的速度保证施工单位进驻场地,开始了他“工程建设、学校管理”两不误的繁忙历程。本着“高规格设计、高质量建设”,历经一年的建设工期,他硬是让一所占地6725平方米、建筑面积4269平方米,能招收12个教学班、120余名学生的现代化特校拔地而起,并成为县内样板工程。围绕“用大爱托起师生的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践行“让每个孩子享受最优教育,获得最佳发展,走向最大成功”的办学思想,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和现代化的生活设备,校园内成功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即凡是师生活动的地方空调全覆盖、直饮水全覆盖、凡是公共场所监控全覆盖、凡是上课需要的地方多媒体全覆盖。学生寝室配备了空气太阳能热水器,24小时供应热水,拥有空调和电扇两套调温系统,配备了专门衣柜,提供全免费的床铺、棉絮、床单被套、脸盆、毛巾、漱口杯等设施,学生入学可“拎包入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校还为每间寝室安装了呼叫器,便于保育员及时为行动不便的学生服务,及时解决突发情况。一系列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标准的学生餐厅、温馨的寝室环境,让家长和各级领导无不赞叹:“兴山特校的娃娃真幸福,住的是宾馆式学校!” 

  “为残障孩子建一所宽敞明亮的学校,让孩子们有坐着吃饭的餐厅,有不用爬上铺的寝室,让所有需要上学的残障儿童接受教育”——陈振兴实现了当初的诺言。面对家长的赞誉,面对同行的虚心请教,陈振兴说:“残障孩子的康复和教育必须放眼未来,学校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把校园建成微型社会环境,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缩短融入社会的适应期,真正为他们的生存、生活奠基。”枝江特校领导班子参观校园后,由衷地感叹:“这所学校不仅硬件建设超前,而且校园文化底蕴深厚,大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小到每层学生寝室、每个门牌名称都蕴含着学校文化和教育期许,充分说明校长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是的,陈振兴宽广博爱的胸怀,超前的眼光,心怀师生幸福人生的担当,追求一流的品质,无不折射出他让人折服的人格魅力。管理学校,他常常说得少,做得多,把他的理念和要求通过自己的率先垂范传递给师生,营造温馨和谐、团结进取的校园环境。亲自蹲下来为手脚不便的孩子系鞋带,带头住进男生寝室了解学生的就寝情况,深入偏远贫困学生家庭家访,节假日亲自慰问退休职工、贫困职工家庭……他的博爱和实干精神,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教职工说,校长做到这个份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所以,即使在硬件设施奇缺,破旧不堪的老校区,兴山特校的一班人仍然凭着无私奉献、克难奋进的精神捧回了宜昌市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家长满意学校等一个个亮闪闪的奖牌,教职工有的获得“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称号,有的获得省、市级表彰,一大部分成长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可是进入特校工作的几年时间,陈振兴得到的荣誉,就是每学期学生投票评选的“好爸爸老师”。是他不优秀吗?当然不是,至今大家都还记得,两年前,他以全票被推选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向淡泊名利的他,坚决地把这个荣誉和五千元奖金让给了厨房一位即将退休的炊事员。他说:“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肯定,这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指标我要让给付明贵老师,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设施、设备相当简陋的食堂里的老教工,在受表彰的时候不应该被遗忘,况且我校的食品安全也一直是有口皆碑的,请大家举手表决!”掷地有声的话语,对最基层教职工的尊重和认同,在名利面前的谦让,震撼了全校教职工,也激励着每个人不求名利、无私奉献地坚守着特教事业,坚守着每个残障孩子。 

  陈振兴凭着父亲般的情怀让山里残障孩子住进了宾馆式学校,用爱为兴山特校的师生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每个教职工都为自己能在这所学校工作而自豪。“把学校建成宜昌市现代化学校、争创湖北省山区特教示范学校”,一直是陈振兴心里的一个梦,目前,他正带领兴山特校一班人,围绕 “用大爱托起师生的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践行“让每个孩子享受最优教育,获得最佳发展,走向最大成功”的办学思想,实施他的“幸福特教”,谱写师生的幸福人生。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