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正确对待幼儿的逆反心理

发布时间: 2017-06-0514:21作者: 段祯祯来源: 浏览量:

  学前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上的第一个“反抗期”。尤其是3-6岁这个阶段,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所以经常会“闹独立”,你叫他这样,他偏不这样。

  宝宝逆反心理的利与弊

  逆反心理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儿童产生逆反心理,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儿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

  逆反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宝宝以后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宝宝逆反心理的成因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经验和活动范围都在增长,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了更强的控制感和认知感,独立性越来越强,对于许多事情都产生了“自己来”的愿望。但父母往往会认为宝宝年龄小,做事速度慢,所以经常包办代替,给宝宝制造了许多限制,“不行”、“危险”、“不准”这些话时常在宝宝的耳畔响起。宝宝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同,希望自己的独立活动不受到限制和干涉,为了不失去表现的机会,就只有寻求反抗了。

  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宝宝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的父母“家长制”作风严重,不考虑宝宝的想法和观点,管教宝宝时往往粗暴地要求宝宝不许这样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宝宝学这学那,如果宝宝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宝宝情绪上的对立。宝宝的好奇心总是很强的,总喜欢对各种东西乱摸乱碰,这样就有可能损坏一些东西,有些家长在面对宝宝的这种行为时,教育方式不是很一致,有时候会忽略宝宝的破坏行为,没有让宝宝遭受惩罚,有时候又过分严厉,对宝宝粗暴责备甚至是体罚。这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常常使宝宝无所适从,不知道对错。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宝宝的逆反心理。另外,有些家长过分琐屑,对宝宝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唠叨,这也是造成宝宝逆反心理的一个原因。

  善待宝宝的逆反心理

  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多,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这是宝宝独立性发展的一个大好时机。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转移注意力。比如宝宝正在玩一种比较脏的东西,这时,你如果直接跟他说,这件东西不能玩,他一定不会听从家长的话,这时家庭其他成员就配合一下,拿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用比较夸张的语气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这时宝宝就可以去玩玩具了。

  不理睬。比如当宝宝无理取闹时,喜欢躺在地上,如果你跟他说地上凉不能躺,他根本就听不进去,还会故意气你。这时你就应该采取不理睬的方法,装作没看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躲到另一个房间去,过一会儿,他看见没有人了,就乖乖地起来,又去玩别的东西了。

  对待宝宝的抗拒行为,要把握好任性程度,不能一味地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但也不能事事限制他,因为宝宝的主动表现和自我主张是培养独立性的起点。

  矫治宝宝的逆反心理  

  对宝宝坚持正面教育。可通过讲故事、看图画、教儿歌等方法,让孩子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逐渐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孩子愉快地接受要求。孩子发脾气时,既不要强化制止,也不一定要说教,可根据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刺激他,吸引他。如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领他出去走走,从而转移注意力。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改掉了坏习惯,但在矫治过程中,家里所有人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持之以恒,否则会让宝宝钻空子,以致抵消教育效果。

  多给宝宝一份关爱和鼓励。尽管宝宝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逆反心理的儿童,成人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鼓励他们的进步。一个性格活泼、倔强的小女孩,老师上课时,她话比老师还要多,可以看到她蹦蹦跳跳地拉着老师的手说话,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事都想干但又干不好,如果有什么事情稍不如意就马上发脾气,而且还会和老师对着干,为了改变她这种任性且逆反的个性,班上老师就用“当小老师”的活动来教育她,督促她,鼓励她。当她当过“小老师”后真的改掉了许多的坏毛病。小朋友对她的评价也很高,使她体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她调皮任性逆反的个性很少再出现了,也不和老师对着干了。可见,适时地给逆反心理强的孩子一些鼓励,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目前,生活条件好了,有的家长一味迁就幼儿的要求: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孩子的一切由家长代劳,孩子的欲望不费辛劳就可以实现。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易形成不合实际的自我评价,认为他的一切都应该是最好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打人、骂人、满地打滚等逆反行为就会出现。

  掌握一些教育的技巧。掌握宝宝争强好胜的心理,利用逆反心理来激发他们。如有意识地说:“你不会穿衣服,是不是?”“你不会说礼貌用语,对不对?”用这类话来刺激他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自强、自立的能力。如能掌握分寸,有时效果比正面说教更好。

  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比如,有的孩子要在睡前吃糖,其中一个家长扮演“黑脸”角色,表示坚决不允许,并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严厉训斥。当孩子因此而愤愤不平或委屈难忍时,扮演“白脸”的家长则采用安抚的态度,用缓和的口气对孩子好言相劝,并对“黑脸”坚持的态度和要求加以解释,说明利害关系,引导孩子理解“黑脸”的用意。这样既可以使孩子理解、服从“黑脸”的要求,实现一致的教育,又能使孩子不遭受挫折感受,心灵不受伤害。

  “蹲”下来说话。幼儿教师要学会“蹲”下来和幼儿讲话,即使你要批评孩子,也不能像某些老师那样大叫,我们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轻轻地拍拍孩子的头和他讲道理,孩子自然会对老师的话听得清楚,而且也很喜欢听。家长也要学会“蹲”下来说话,“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家长和幼儿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家长贴得更近。确实,“蹲”的好处是很多的,能够形成一种尊重、民主、宽容的氛围,这样他的人格受到了尊重,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就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增长了。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