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正文

用爱拉近师生的距离

发布时间: 2017-03-1221:39作者: 董萌萌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浏览量:

  “上课了!快走,晚了没座位,就只能坐前排了。”大学生上课“抢”座位屡见不鲜,然而“抢”的却是后排座位,距离老师最近的前排,常常出现空缺。“后排效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课堂上,形成了师生之间无形的距离。 

  类似这样“距离”的例子还有不少:学生听了一年的课,却不知道老师姓甚名谁;学习遇到困难,也不知老师的办公室坐落何方;迎面看到老师,不敢打招呼就匆匆走掉。 这些看似学生刻意与老师拉开距离,实则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爱”的表现。      

  当前,有些大学老师过于重视科研工作,教育学生仅限于授课,PPT来不及更新,课堂枯燥乏味,对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等行为视而不见,仅靠一两次点名就为学生平时成绩打分,打铃上课,下课走人。这些忽略对学生关爱的行为,是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冷淡的重要原因。      

  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    

  有心理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亲密度与空间距离成正比,越是亲密者,其距离越小、越短、越近。随着交往范围扩大,人在无意中已在内心里设定了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学生在与老师相处过程中,由于亲密度的缺失,无形设置了一道“心理屏障”。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用关爱破除这道“屏障”。      

  老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耐心给学生答疑解惑,学生方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化工1303班的高敏、万元洋、聂青青,大三期间提出想跟随教授《化学产品设计》的孙昱老师做实验,孙老师欣然答应,耐心讲实验路线,悉心指导实验,并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无限关爱,闲暇时常找他们聊天,大四找工作期间给他们就业指导,节假日经常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高敏说:“每次去孙老师家都做一大桌子我们爱吃的菜,大家围在一起感觉像一家人!”谈起孙老师,三人都感动不已。      

  老师要付出爱的行动。课上,老师授课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结合充足的案例。如果老师在授课中既展示出学识的渊博,又具备“段子手”的幽默,必然会受到学生的热捧。学生喜爱老师,想要赢得老师的关注,自然而然就会亲近老师。课下,对学生“有求必应”,电话、QQ、email及时回复;办公室全天八小时开放,随时接受学生来访;遇到好的就业机会,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问题。文法学院的李锐锋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对学生无私付出,深受学生的爱戴,感人的故事被学生津津乐道。   

  老师还要讲究爱的艺术。常言道:善教者莫不善问。“上课提问”这种传统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增加师生互动的好机会。机械学院侯宇教授,他的课上鲜有抢占后排者。每堂课他都会抽最后一排的同学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支支吾吾,他非但不批评,反而会走过去关怀:“你坐在后排角落里,看不清黑板吧?坐过来!”于是他的课堂鲜有低头玩手机的同学,课间也常常有同学拉着他讨论各种问题,频繁的交流使他深得学生喜爱。   

  鲁迅曾说:“教育根植于爱。” 让爱浸透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是教育的原则。别让“缺爱”,成为教育的障碍!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