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宜昌市<正文

2017年宜昌市教育技术工作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 2018-01-2517:22作者: 黄家涛来源: 宜昌市教育局浏览量:

  一、宜昌市一中、夷陵中学两校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圆满完成

  两校新校区是市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市教育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高中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历时两年建设,按照智慧校园目标定位,实现了方案设计科学、建设实施规范、开学保障有力;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学科教室(每校约40余间)和互联互通的应用系统(每校各九大智慧校园业务应用系统,即:基础网络系统、校园安全系统、校园宣传系统、班班通教学系统、移动阅读系统、数字广播系统、智能水电系统、阳光厨房系统、学生卡应用系统)。市一中成为首批省级数字化校园创建学校,并高质量通过中期验收,夷陵中学成为首批市级智慧校园创建学校。
  二、宜昌教育云平台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宜昌教育云平台是由市政府主导,历时四年建成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去年秋季学期正式上线以来,今年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基础数据库改版升级,并通过市智慧办验收;二是教育云平台全部部署到三峡云计算中心,已实现与公安、卫计、人社等部门的关联比对和数据共享;三是教育教学应用全面开展,空间总数突破119万,数字教育资源累计143万份,服务学校470多所,教育云空间“人人通”微改革行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四是中央电教馆批准宜昌教育云平台正式纳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届时宜昌可望享用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湖北省仅宜昌和武汉两地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入选)。
  三、2017年宜昌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演成功举办
  9个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登上舞台,全景展现“互联网+教育”的宜昌实践;150名首届宜昌市“e教能手”集体发出e教宣言,表示要致力于智慧教育新征程;8项重大成果进行发布,11名年度人物、5个年度团队获得表彰;优选汇编近百篇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论文,充分展示了基于智能终端、基于软件工具、基于网络平台、基于智慧课堂的应用成果。中央电化教育馆、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市智慧办、财政局等部门领导和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出席,来自全市的教育管理者、学校校长和“e教能手”共400余人观摩展演。《湖北教育新闻网》《三峡日报》《三峡电视台》《三峡商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分别对展演作深度报道。
  四、宜昌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模式效益初显
  宜昌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模式已日趋成熟,它包括整体推进网络建设、整体推进平台建设、整体推进制度建设、整体推进应用活动。“四个整体”区域推进模式、"一规三制"制度建设成果、"三化应用"做法多次在省级会议和展演活动中交流;2月,在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会上,市教育局作《建设“一规三制” 致力制度创新》的典型发言;11月,在全国第十七届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宜昌市代表湖北省作经验推介和成果展示,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和来自全国专家教授们的高度评价。
  五、宜昌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快步伐
  宜昌市教育局创全国之先河,率先建立“e教能手”这一教育优秀人才荣誉制度,激励广大教师提升技术素养,开展e教融合创新。全市首届150名市级“e教能手”及50多名区县“e教能手”获荣誉表彰。组建了16个“e教能手”研修社群,开设了e教风采专栏,建立了“十个一”的“e教能手”管理办法。7月,举办面向市级“e教能手”和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全市共300多人参加;11月,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全市教育信息化高端领导力培训,全市50多名校长参加。
  六、宜昌学生卡试点应用有序推进
  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统一部署,今年3月市智慧办、市教育局联合启动宜昌学生卡建设工程。到目前,已免费采集学生图像信息62000条,制作宜昌学生卡40000余张,发放宜昌学生卡35000余张,覆盖52所学校。学生卡可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社会公共服务和校园安全、校园消费、综合实践、素质评价、家校互动等教育管理服务。在三峡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夷陵中学、一中、市外校、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市四中、市十六中实现了校内应用的场景搭建和平台支撑。
  七、宜昌“互联网+”教育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西陵区网络智慧招生平台正式启用,此举是“互联网+教育民生服务”的成功实践。它已在2017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招生工作中全面使用,服务36所学校和5800多名新生,能实现实名注册、在线申报、数据比对、分类录取、局校核实、即时通知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国家提出的“让数据多跑路,让民众少跑腿”的目标,初步破解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的难题。二是市教育局教师教育人才空间、新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育督导管理系统等三个教育管理业务系统投入使用,使得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有序、有效。
  八、宜昌教育城域网全面建成
  全市14个县市区和市直共800多所学校(含幼儿园)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城区网络总出口带宽达到2.54G,所有县市区均实现市县互联;全市宽带网络实现万兆通区县、千兆进学校、百兆到桌面,高质量完成了教育部“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目标。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安全监控、互动课堂、网络巡课广泛开展,形成了“阳光厨房”、“雪亮工程”等常态应用。
  九、一批县市和学校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圆满完成
  一是兴山县录播教室建设率先实现全覆盖,于2016年底完成县域所有19所中小学校、共20个录播教室的全覆盖,搭建录播管理平台,已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网络研修、远程课堂、视频会议等教育教学的常态应用。二是当阳市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一期建设投入460万元,接入当阳市教育系统机关、二级单位、中小学、幼儿园共101个单位,实现了与电子政务网、宜昌教育城域网和三峡云计算中心互联互通,建成了网维运维、准入认证、行为日志、监控联网、协同办公、云录播、视频会议、云服务等管理应用平台,为全面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五峰县2017年“空中课堂”环境建设做到了乡镇、学校、班级“三个覆盖”,基于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在线巡课、网络研修全面开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初步建立。四是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育云平台投入使用,开展了教师培训、网络教研、康复教学、家庭指导等工作,培养了学校42名康复骨干教师,同时依托“杜红名师工作室”辐射全市9所特校,建立了9个“医教结合”工作小组,全面提升了全市特殊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
  十、宜昌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启动
  一是全市6所学校分别入选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第一、二批创建学校。10月,市一中、东山中学、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作为首批省级数字化校园创建校,高质量通过省厅专家组的中期验收;12月,市十六中、伍家岗区隆中路小学、夷陵区小溪塔二小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数字化校园创建学校名单,并将获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20─70万的持续经费支持。二是市首批智慧校园创建学校遴选出炉,全市26所普通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入选,完成了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年度任务。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