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师附小特级教师郭曼
“若真能/一辈子把书教得/如写诗一般/那该是/一件何等美妙的事情/让课堂/像诗一样有意境/让学生/像诗一样得神韵/让自己像写诗一样/进入忘我的情境/是我一生/无悔的追寻。”这首朴实的小诗是华师附小特级教师郭曼,执着追寻诗情语文的真实写照。
郭曼的语文课总离不开诗。在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她和学生首先合作完成了小诗《相遇》:“初夏里/栀子花开/如雪/我和你相遇/我是陌生的我/你是陌生的你/可是/微笑/让我们如此熟悉/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日子里/你我的相遇/给了彼此一份惊喜。”课中,她以哲学家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说”为框架,和学生一起品文中所蕴含的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美;结课时,师生又合作完成小诗《别离》。
在华师附小,只要是郭曼教过的学生,就一定会写诗——这几乎成了一个奇迹。她特别提到一个叫李光驰的孩子,他在学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思乡诗后写下:“老家门前那棵倾斜的桑树/树上结出的紫色桑果/那片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油菜花/从菜花丛里走出的/全身上下落满金色花粉的我/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沐浴诗情语文的阳光,郭曼还在校内成立了“呦呦诗社”。郭曼说,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审美的存在,能培育学生纯粹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既是学好语文的“底色”,也是她所倡导的“诗情语文”的终极追求。
其实,郭曼站上讲台并不容易——1989年师范毕业后,郭曼因成绩突出被安排到管理岗位上。大家都很羡慕,她却非常失落。1998年,在郭曼的强烈要求下,她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2014年,郭曼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2018年,郭曼被选派赴荷兰参加了“华文教育名师巡讲”,在海外播撒“诗情语文”的种子。
对于老师这份职业,48岁的她写下这样一首小诗:“此生为师/只做摆渡人/遇见/守候/目送。”
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通讯员董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