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琴和学生一起踢毽子。
张苏琴和孩子们课间交流。
4月14日大课间,江岸区新村小学一楼空地上,五(4)班班主任张苏琴正带着孩子们一起踢毽子。为让孩子们动起来,她设计了“月度闯关”,每月带学生学一项运动或玩一种游戏。课间跟张老师一起玩,成了不少孩子作文里“最快乐的一件事”。
“月度闯关”是从去年开始的。陪着孩子们课间活动时,张苏琴发现现在的孩子都“不会玩”了——“我们小时候人人都会的踢毽子、跳皮筋,没几个孩子会,班里只有个别学生踢毽子能连续踢到3个。”张苏琴说。
为了把孩子们“赶”出教室,去年9月,张苏琴设计了一份“月度闯关”游戏安排,每个月都带学生玩游戏、练运动。上学期,师生一起玩“搭桥过河”“桃花朵朵开”等集体游戏。这学期开始,师生一起练踢毽子,连续踢5个就算“闯关成功”。一个多月过去了,全班40个孩子,36人能连续踢5个,还有10多个孩子练出了左右脚交替踢、侧踢等花样。课间的走廊上,同学们常常玩起踢毽子比赛,五彩的毽子上下翻飞,成了校园一景。后期,她和学生还会一起“闯关”打羽毛球、跳皮筋、打乒乓球。
在张苏琴的班上,孩子们从不担心体育课会被占。有时张老师的语文课,大家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也能下楼活动。班里有个孩子小谢(化名),特别不爱动,爬楼梯到4楼教室都有点困难,爬到2楼就要歇一歇,到了4楼班里总是气喘吁吁。张苏琴想了个办法——让小谢当她的“特别助理”,帮忙下楼取资料、领书、喊同学等“体力活”,会特意交给小谢去办,“逼着”小谢一天上上下下跑好几趟。有一次,张苏琴实在找不到理由让小谢下楼,就笑着对他说:“麻烦你帮我取一点一楼的新鲜空气吧!”小谢跑到一楼,捧了一把空气,再跑到4楼,摊开手掌给张苏琴看,师生俩都笑了起来。之后,小谢身体素质越来越好,能轻松一口气上4楼,课间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锻炼身体。
“健康的身心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远比成绩重要得多。”张苏琴说。她今年53岁,从教34年,也当了34年的班主任。五(4)班的孩子,是她从一年级开始带起来的,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心头肉”。有学生胆小自卑,张苏琴下课会“追着”聊天,夸孩子是“脱口秀先生”,鼓励他多上台展示;有学生不好好吃午饭,她就带着孩子去食堂参观,让学生感受“粒粒皆辛苦”;了解到有学生家庭经济遇到困难,她到处打听,帮学生家长找工作,平复一家人的焦虑。
班里有个男生,父母常常吵架,孩子的情绪也很容易激动、发怒。周末的一天,男生给张苏琴打来电话,告诉她爸爸妈妈又吵架了,他不想待在家里。于是,张苏琴把男生接到自己家。这一天,她带着孩子欣赏家里种的花花草草,一起采摘、品尝樱桃,给孩子做午饭,陪他看书、散步,等男生心情好转了再把他送回家。感受着老师的温暖关爱,现在男生情绪越来越稳定,和同学的相处也越来越友爱。
“张老师总是笑眯眯的,班里的孩子也和她一样乐观向上,班里的氛围特别好。”家长雷鸣说,上小学这5年,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盼着到学校去。“有张老师这样用心、有爱的好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文图/记者刘嘉 通讯员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