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匠心,如何浸润青青校园?一股精神,怎样引领时代新人?2025年11月1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劳模宣讲活动在火车站小学精彩上演。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陈宇峰、邓召文教授,不仅是学术领域的佼佼者,更是一位荣获“劳模”称号的育人楷模。他们带着对智能汽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以“匠心润校园,思政育新人”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融合了前沿科技、劳动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大思政课”。

从“四个轮子”到“智慧大脑”:点燃AI时代的好奇心
“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未来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讲座伊始,陈教授的一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气氛。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会飞的汽车!”“自己开的汽车!”“能和主人对话的汽车!”……
陈教授微笑着肯定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以此为切入点,将大家带入了神奇的智能汽车世界。他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浅显的比喻,解释了传感器如何成为汽车的“眼睛”,中央处理器如何充当“大脑”,以及AI算法如何让汽车学会“思考”和“决策”。他描绘了智能汽车将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解放人类双手,深刻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

劳模的“赛车课堂”:匠心在实践与拼搏中闪光
如果说高科技的展示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那么陈教授分享的“赛车故事”,则让“劳模精神”变得无比鲜活、热血沸腾。
陈教授向孩子们展示了他带领大学生团队亲手设计、制造并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的图片和视频。从一个个零件的打磨,到一行行代码的调试;从深夜实验室里不灭的灯火,到赛场上赛车风驰电掣的瞬间……每一个画面,都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的生动注脚。
“我们造的赛车,可能比不上F1漂亮,但它凝聚了我们团队整整一年的心血和智慧。”陈教授动情地说,“失败过无数次,但没有人放弃。因为我们都相信,匠心,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那份坚持。”
他将赛场上的拼搏与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相联系,鼓励他们:“做数学题、写作文,就像我们调试赛车一样,需要耐心、细心和永不放弃的决心。这就是劳动的价值和魅力。”
驶向未来:智能汽车已在路上,梦想触手可及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智能汽车不再是科幻片里的概念,陈教授列举了身边正在发生的变革。“大家知道吗?在一些城市,你们已经可以打到没有司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马路上,也许就有无人配送车正在为你家隔壁的邻居送快递。” 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对生活的重塑。
展望未来,陈教授为孩子们描绘了一幅更宏伟的蓝图:“未来的智能汽车,将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可以是移动的教室、移动的诊所,甚至是可以深入火灾现场的救援英雄。它将在各行各业‘闪闪发光’,而这一切,正等待着在座的你们去探索、去创造。”

热情互动:童心与匠心的思想碰撞
讲座内容结束后,孩子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进入了踊跃的提问环节。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充满了对智能汽车世界的无限好奇。
“老师,您说的L5级汽车真的哪里都能去吗?它能自己开到山上去吗?”六一班肖锦塍说道。邓教授笑着称赞了他的想象力,并耐心解释:“L5级是终极目标,意味着在任何人类能驾驶的地方它都能去。不过像非常崎岖的野外,还需要我们和你们这一代未来不断地进行技术攻关哦!
“如果以后都是无人车送快递,那快递员叔叔会失业吗?”邓教授对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问题表示赞赏,他引导大家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很好的问题!新技术会改变一些工作的方式,但同时也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岗位,比如自动驾驶系统维护员、数据分析师和远程调度专家。我们要做的,就是像现在一样好好学习,未来去胜任那些更具创造性的新工作!”
据火车站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俊同志表示:“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将崇高的劳模精神与前沿的科技成就深度融合。教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用自身行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让‘劳动最光荣、创造最伟大’的信念深深扎根。”
此次宣讲活动在孩子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一位劳模,就是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一场宣讲,就是一次梦想的启航。在AI时代奔涌的浪潮中,劳模精神所代表的勤奋、创新与担当,正是滋养时代新人茁壮成长最肥沃的土壤。今天,这颗名为“匠心”的种子已在校园扎根,静待明日长成支撑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