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 当《雷雨》的惊雷在校园炸响,当孔门弟子的千年对话穿越时空,武汉市建港中学的教室里正上演着独特的“文学觉醒”。4月8日,高一语文备课组推出的课本剧展演活动引发热烈反响,千余名师生共同见证课本铅字在青春演绎中焕发新生。
在这场以“剧中悟百态,舞台促成长”为主题的文学盛宴中,各班将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章转化为沉浸式剧场体验。高一(11)班学生通过《哈姆雷特》的哲思对话折射文艺复兴的精神觉醒,高一(1)班用《智退双雄》的创意改编重塑烛之武的智慧光芒,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表演者更以自制的春秋服饰、精心设计的礼仪走位,还原了儒家师徒关于理想的跨时空对话。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五个班级不约而同选择演绎《雷雨》,在周朴园与鲁侍萍跨越三十年的命运纠葛中,学生们录制微表情反复打磨,将家族悲剧演绎得张力十足。
“我曾以为《雷雨》只是考试重点,但站在舞台上那一刻,我触摸到了文字里的温度。”高一(7)班尹坤成的感悟道出活动深意。从拘谨的台词背诵到自然的情感流淌,从单一文本解读到立体角色塑造,学生们在半个月的排练中实现着双重蜕变,既是对文学经典的深度解码,更是青春生命的破茧成长。高一(10)班高豫洋在周冲的悲剧命运里读懂了“语文不仅是答题技巧,更是对生命的共情”。
这场打破课堂边界的教育实践创造了多重育人价值。语文教研组负责人表示,当学生亲手缝制戏服道具、推敲角色心理时,文本细读能力与审美创造力悄然提升。当班级协商剧本改编、设计舞台动线时,团队协作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真实锤炼。而《齐桓晋文之事》《鸿门宴》等历史场景的创造性再现,更架起了传统智慧与现代认知的对话桥梁。
(杨幸慈 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