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学后的夕阳,格外暖。
当教室里最后只剩下我和小俊时,空气仿佛凝固了。这个坐在倒数第二排的男孩,开学两个月来,是我心头最沉重的结。
作业本上永远是一片空白,点名背书时永远沉默。我试过课堂上突然提问,他站起来像尊石像;试过私下温和交谈,他低头盯着鞋尖。那双眼睛里没有任何叛逆或挑衅,只有一潭深不见底的静默。
“小俊,”我把名单放在他面前,“全班只有你一个人没背了。”
他惯常地垂下眼帘,手指抠着课桌边缘那道裂痕。
我知道强硬无用,便搬来椅子坐在他旁边:“我们不背整课内容,就试试第一句,好吗?”
沉默窗外传来操场上的欢笑声。
“来,跟我念——‘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令我惊讶的是,他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虽然没发出声音,但这是两个月来我第一次看见他的嘴唇对学习内容有反应。
“对,就这样!”我立即鼓励,“小声一点也没关系。”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很快又低下头。但那瞬间的对视让我看到了某种可能。
“是不是觉得科学很难懂?”我换了个角度。
他轻轻摇了摇头。
这个细微的回应让我心头一振——他愿意交流了!
“那我们来聊聊这句话里面的有关彩虹的故事好不好?”我翻开课本插图,“你看,这是彩虹……”
“你觉得彩虹美吗?”
“美。”声音很轻,但我听见了。
就是这个“美”字,打破了所有的坚冰。
我趁热打铁:“我们再来试一次?就背这一句。”
他沉默了几秒,然后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就这样,一句,再一句,他断断续续地背着。声音始终很小,但每一句都完整正确。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或许他的沉默不是抗拒,而是某种我尚未了解的原因——可能是害怕犯错,可能是不善表达,又或者是曾经被过度否定。他需要的是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一份不催促的耐心。
背完整课的五句笔记时,夕阳正好斜照进教室,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脸上有了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笑意,但眼睛里开始有了光。
“你看,你完全可以做到。”我把背诵名单上他的名字旁边画了个小星星。
他收拾书包的动作明显轻快了许多。走到教室门口时,他停下来,转过身,用清晰的声音说:“老师再见。”
就这简单的四个字,让我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
教育到底是什么?是在书本上自学过的所有理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最朴素的体验——每一个沉默的孩子心里,都藏着等待被听见的句子。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催促他们开口,而是创造一个让他们敢于发声的黄昏。
今夜,我第一次在教师工作手册上,在小俊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笑脸。这个小小的突破,属于他,也属于重新理解教育真谛的我。
明天,当太阳升起时,我会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沉默”的孩子。因为他们不是在拒绝交流,只是在等待那个能让他们安心开口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