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秤
发布时间:2025-10-23 16:54
作者:邓海明
来源: 襄阳市襄城区卧龙中学

夜自习的灯管“滋啦”一声罢工,全校沉入黑缸。我举着半截蜡烛站在讲台,影子被拉得老长,像一条慌张的巨蟒。明天要讲杠杆原理,电说没就没,教具都成摆设。我正发愁,后排响起清脆的嗓音:“老师,让月亮帮忙!”——是小镜,她手里攥着一块摔裂的镜片,月光正好漏进来,在她指尖开出一朵银色的花。

于是,我们转移战场,把课堂搬到操场。月光像被谁打翻的牛奶,平铺在水泥地上,亮得能看清彼此的睫毛。我宣布:今晚不上课,我们“称”月亮——用影子称出一包黄豆的重量。孩子们的眼睛“唰”地亮了,比头顶的月亮还圆。

道具寒酸得可怜:一根uniform的柴火棍、一面小圆镜、一根稻草、外加一包来历不明的黄豆。我把柴火棍架在粉笔画的支点上,左端码十粒小石子(食堂大姐已提前秤好:50克),右端倒进去黄豆,棍子晃悠悠,像醉汉找平衡。小镜举起镜片,把月光反射到棍尾,影子被放大数倍,轻微晃动都能被捕捉——这就是我们的“光学指针”。

平衡点在月光下慢慢游移,孩子们屏住呼吸,只剩蟋蟀负责配乐。终于,棍子稳成一条直线,小砚立刻用粉笔在影子末端画个刻度,写下“L=42厘米”。她嘴里念念有词:“杠杆平衡,左侧力矩50×20=1000,右侧黄豆重量×42=1000,解得黄豆≈23.8克!”我竖起大拇指,决定明天用台秤验证,她笑得比月亮还满足。

接下来是“生意时间”。孩子们跑回宿舍,把自家布袋和黄豆都扛来,排队过“月光秤”。小柴负责开票:影子每长1厘米,换1张“书券”,可去班级书箱买二手图书。月光里,影子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像会呼吸的尺子;书卷“沙沙”地从打印机里爬出来,带着油墨香,也带着泥土味。

最热闹的是“以豆换书”环节。小柴把书箱摆成半月形,贴上价签:《昆虫记》6券,《西游记》8券,《十万个为什么》10券。孩子们攥着刚得来的券,挑书、比价、讨价还价,操场瞬间变成小型跳蚤市场。我站在旁边,恍惚觉得自己不是老师,而是夜市里那个帮忙看摊的大叔。

称到最后,袋子见底,月光也被云层轻轻合上书签。我们围着那根柴火棍合影,影子投在地面,像一群踮脚的巨人。我把木牌挂在旗杆旁——“月光秤:愿你的重量被月亮记得”,字迹被露水打湿,渐渐晕开,像月亮也在签名。

第二天用台秤复核,最大误差不超过5克,孩子们高呼“月亮没骗我们!”我把那张“月光发票”贴在教案本首页,备注一行小字:

“当电源熄灭,月光就是最大的教具;当影子被放大,梦想也会跟着增值。”

夜里,我独自经过操场,月光依旧,柴火棍还插在原地,影子被拉得老长,像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我伸手去摸,却只抓到一把风。我笑了——没关系,风已经记住了重量,也记住了孩子们第一笔“月光生意”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