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暑气蒸腾着窗外的绿意,书页翻动间,清凉与沉静却在我心头悄然弥漫。这个假期,我重拾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在字句的缝隙间行走,仿佛重新踏进那间熟悉的高中心理课堂。每一次掩卷沉思,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与更新——书页间流淌的智慧,正悄然改变着我与讲台的距离。
书中所言“优势视角”,如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我尘封的困惑之门。过去我常不自觉地盯紧学生的“问题”:那位总在角落里沉默的小雅,我总试图分析她的内向;那个屡屡迟到的男生,我也曾反复提醒他的懒散。书中却提醒我: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独特的星辰,其光芒未必在众人瞩目的地方闪耀。原来,我们习惯于聚焦于那些显而易见的“暗影”,却往往忽略了光芒本身的存在。
这让我想起去年那个学业总挣扎在及格线的学生。起初,我几乎陷入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思维状态——无论怎样辅导,他依旧停滞不前,我们彼此都陷入了越批评越放弃的循环。这种情形,正如积极心理学所揭示的:过度关注缺陷,终将耗尽希望的光源。
然而,书中“优势教育”的实践方法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新的路径。我尝试着改变策略:不再急于指出他的错误,而是细细观察他在篮球场上如鱼得水的灵活与在集体劳动中默默奉献的可靠。我悄悄为他定制了一份“优势清单”,在课后轻轻交给他:“你的坚韧和责任感,老师一直看在眼里。我相信,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些力量也能帮助你攻克学习上的难关。”那一刻,他眼中闪过的,是久违的亮光,仿佛乌云裂开一道缝隙,让阳光倾泻而下。
这种视角的转变,让我内心深受震动。教师的目光,不该是精准捕捉缺点的探照灯,而应是耐心发掘宝石的温柔灯火。每个看似黯淡的生命角落,都蕴藏着未被点燃的独特光芒。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那微光添上信任的灯油,让它在自信的微风中重新摇曳起来。
这个假期在书页间的沉浸与跋涉,让我更加笃信:真正的教育,是唤醒而非雕琢,是点亮而非修正。当教师先成为追光者,拥有看见学生内在优势的清澈目光,我们才能从“问题解决者”真正蜕变为“成长引路人”。
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我心中已悄然种下新的期待:愿在每一间教室中,更多教师能俯下身来,用心去发现、去欣赏、去点燃每个年轻灵魂深处那独一无二的微光。当教育者学会欣赏孩子本来的样子,而非执着于将他们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模样,那才是生命成长最动人的序章。那时,我们的课堂,终将成为一片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