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疯”起来
发布时间:2021-05-08 09:58
作者:傅晓峰 陈开亮
来源: 南漳县徐庶学校

很欣赏一句俗语:“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唱戏的之所以“疯”是因为他们完全进入了角色,把自己融入到了剧情之中。看戏的之所以“傻”,是因为他们被演员的表演所陶醉,被逼真的剧情所感染。没有演员的“疯”,何来观众的“傻”。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又何妨不能投入的“疯”一下呢?

因为“疯”里饱含酣畅淋漓的激情,它使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因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缺乏激情的老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又怎么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老师就像学生的一面镜子,你的喜、怒、悲、乐,学生是一目了然的,知识传授的成与败,在于老师的情感。因此,做为一名知识的指引者——老师,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多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认真把握教学环节,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自己对课文内容,对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眼睛、动作、声音……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陪伴孩子们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做一个有激情的语文老师,需要睿智。睿智,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谁都不会喜欢一个没意思的人,多才多艺的老师更能让学生青睐。如和学生一起唱唱歌,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或课下和他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与学生分享汗水和欢笑,学生怎会不珍惜这样的情感呢?

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把各科知识互相渗透,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可低估的。语文课可能涉及数学、科学、历史、音乐等各方面知识,语文老师各种知识丰富了,用起来才可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自然有一种成熟洒脱的快感。这样一来,学生会对你敬佩有加的。

不过我们用智慧征服学生,前提是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老师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必须了解学生,这时,老师的智慧就表现在“备学生”上。合格的语文老师每天都会从三方面备学生:一备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二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三备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自然生出与你亲近之感。

做一个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语言是赢得学生喜爱的重要“武器”之一。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会凭借语言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情感。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如果老师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

首先,老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老师的讲解既要突出重点,使学生深刻领会主题,把握全篇,又要精品细节刻画,达到润物无声的功效。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如讲李白、苏轼的诗词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鲁迅的小说,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朱自清的散文,则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教学语言是随课文的变化而变的,教记叙文则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为主;教抒情散文和诗歌,则以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为主;教说明文,则运用说明性语言;而教议论文,则运用逻辑严密的论证性语言。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三,语言要注重启发,想方设法用语言把心灵点亮。处理偶发事件出乎学生意外、适当风趣幽默等等,会使老师成为课堂中的小太阳。可以说,老师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这是以情激情,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真正的喜欢。

课堂就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舞台。在这里挥洒激情,演绎精彩,让我们平凡的职业生活与学生的笑容一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