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爱托起折翼的天使
发布时间:2023-07-08 12:06
作者:胡平先
来源: 湖北省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师德如春雨,能拭去心灵的尘埃;师德如利器,可扫除道路的荆棘。兴山特校的夏昌琴老师,扎根山区特教25年,她以高尚的师德抚平残障学生心灵的创伤,以母亲般的爱清除成长道路上的荆棘,为她遇见的每个残童、每个家庭带来阳光般的温暖和希望,让残缺的生命绽放光彩。她不仅是学生的夏老师,更是他们心里的“夏妈妈”。

让学生开口说话

小海燕不仅智力低下,而且从不开口说话。三年前,小海燕的母亲送孩子来上学,拉着夏老师的手哭着说:“老师,我的孩子听得见声音,可自生下来起从没喊过我一声‘妈妈’,听着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想说啥就说啥,我做梦都想听她喊一声‘妈妈’呀。老师,您说,我还有希望么?”海燕母亲流着泪的脸、无助的眼神,刺得夏昌琴心里生疼。她用劲握着海燕妈妈的手,告诉她:“我一定能让海燕开口说话,一定能让您听见她亲口叫您一声‘妈妈’!”

话虽好说,可真让海燕开口说话,谈何容易呀。夏老师通过评估发现,海燕不仅特别自卑,不敢开口,而且构音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要想她开口说话,必先打开她的心扉,树立自信,再按照言语矫治训练方法,一对一的矫治、练习。

自此,小海燕就成了夏昌琴最揪心的牵挂。夏老师利用一切时间走近海燕,给她买好吃的、好玩的,拉着她的手在操场上谈心、散步。渐渐地,海燕不再和之前那样抗拒夏老师了。早上,看见夏老师来校上班,她主动跑过去拉着夏老师的手。晚上,也会主动跟夏老师挥手再见。眼见时机成熟,夏老师搂着海燕亲切地说:“海燕,夏老师教你说话吧,以后你也可以跟同学们做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开心地做游戏呀。”看着夏老师温柔的眼神,海燕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海燕成了夏老师手把手的第一个个别化教育对象。她让海燕摸着自己的喉管感受发音,观察口型感受嘴唇的运动变化。用蜂蜜、海苔帮助海燕找到发音部位,用吹蜡烛、吹纸条的方式帮海燕掌握发音方法。即使放假在家,夏老师也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每天不间断地指导海燕练习发音。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海燕从能够发出简单的音节,到能够说三个字的句子,她战胜了自卑,找到了开口说话的“秘诀”,终于能和老师、同学们用语言交流了。当她看到同学们都为自己伸出大拇指的那一刻,开心地抱着夏老师又蹦又跳,发自内心地喊出一句“我——会——说——话——了!”那一年放暑假,海燕的母亲来校接孩子,专门找到夏老师感动地说:“您是海燕的大恩人,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们衷心地感谢您!上一次我哭,那是无助的眼泪,这一次是激动的眼泪呀。”

为海燕进行“一对一”的言语矫治训练

特殊孩子的守护者

夏老师说,特殊教育学校是残障学生最温暖的港湾,老师就是他们最贴心的依靠。如果连老师都放弃他们,那他们就真的没希望了。夏老师以母亲般的胸怀守护残缺的生命,成了特殊孩子最贴心的依靠。

小轩同学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弟弟,全部的爱都集中在弟弟身上。小轩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患癌症离世后,奶奶受了打击,一度精神恍惚,对小轩的教育也失去了信心。原本就调皮不太受约束的小轩,愈发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管束。

有一回夏天放大周假,夏老师正在医院陪护生病住院的母亲,突然接到小轩奶奶打来的电话:“夏老师,快、快、快帮忙啊,我的孙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情急之下,她来不及跟母亲细说,赶紧找到小轩奶奶的租住房,一边安慰奶奶不要着急,一边详细询问最近小轩有没有反常的行为。“他前几天一直嚷嚷说要吃生日蛋糕,我说等他爸爸给了生活费就买。他就一直不高兴,我说了他几句。今天我起来洗衣服的时候,他还在屋子里,一转眼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里我们也没个亲人,只能向夏老师求助。”奶奶含着泪说。

原来症结在这里!“对于小轩这样的孩子来说,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没办法排解,跟自己赌气、跟家人赌气是很正常的,您就在家里好好呆着,我去街上找找。您放心,一定会找到的。”夏老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街上的蛋糕店挨个儿寻找。当她找到第三家时,远远地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小小的身影,正躲在门外看着进进出出的客人买蛋糕呢。夏老师跑过去,一把抱过小轩,一句“你怎么一个人跑这来了”还没说出口,泪水就顺着脸颊滑落。小轩看见夏老师,也“哇”地一声哭出来说“我要吃蛋糕,奶奶不买”。等小轩平复了情绪,夏老师帮他擦干泪水,为他买了喜欢的蛋糕,把他送回奶奶身边。并和奶奶一起教育小轩,让他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一个人离家出走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直到小轩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向奶奶道了歉,夏老师才离开。

从那时候起,小轩就成了夏老师的重点帮扶对象。她给小轩带来好吃的,利用下课时间和他谈心,跟他讲做人的道理。还常常走进小轩家庭,和奶奶交流科学的育儿方法。在夏老师的帮助下,小轩明白了怎样做一名好学生,不仅努力学习,评上了“十星学生”,还成长为舞蹈小明星,登上了全县助残日演出的舞台。他第一时间把奖状送给夏老师,激动地说:“谢谢夏老师,我也有奖状了!”

毕业生的知心朋友

夏昌琴不仅关心着学校的每一个孩子,还牵挂着毕业生的就业和生活。她说,帮助残障孩子顺利融入社会,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是特教学校、特教教师的价值体现,也是最有意义的目标。所以,她不仅关爱着在校的每一个孩子,也牵挂着每一个毕业生,她是毕业生的知心朋友,为他们疏导心理困惑,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品尝生活的幸福。

在10多年前,夏老师是聋哑学生的班主任,她所教授的聋哑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步入社会顺利就业。由于她特别贴心,总是能走进学生心里,帮他们化解烦恼,树立生活目标,帮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些学生也最信任她。开心时和她分享,遇到困难时,也是第一时间向她求助。有两个毕业10多年的聋哑学生,步入社会后自由恋爱组建了家庭。由同学成为夫妻,角色的转变,因家庭琐事积压的矛盾,两个人的感情一度濒临离婚的边缘。夏老师知道后,买了水果来到他们家,像大姐姐一样,反复给他们讲家庭经营之道,如何理解、尊重、包容对方,怎样孝敬对方父母,怎样给孩子树立榜样。“夏老师,我明白了,成为夫妻后不能再像同学那样任性了。今后我会好好待他的。”“我也要做一个好老公,好父亲,让她和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对聋哑夫妻争着用手语向夏老师“表决心”。从那时起,他们再也不互相指责,而是理解、包容对方,踏踏实实做事,安安心心培育孩子。如今,不仅添置了小汽车,还在县城买了房子,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成绩也特别好。这对夫妻逢人便说:“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真心感谢夏老师的帮助和教导。”

25个寒来暑往,25载青春芬芳,夏昌琴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特教事业,把最纯粹的师爱献给了“折翼天使”。她细心呵护残障孩子的心灵,全力扶持他们迈开勇敢追梦的脚步,跨越残障的阻碍,伸手拥抱如满天繁星的梦想。她是同事和家长心中最美的师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