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乡村教育的“红烛”
发布时间:2023-07-08 16:23
作者:孙玉霞 秦志立
来源: 郧阳区实验中学

郧阳区黄柿初级中学女教师贾德荣,20年来一直扎根农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一支燃烧的红烛,照亮着山里孩子的求知路。

当老师就是我的梦想

贾德荣在成为人民教师之前是一位全职妈妈,有爱她的老公,可爱的孩子,家庭温馨幸福。成为人民教师后,她长期扎根乡村,对老公和孩子疏于照顾。在外经商的老公对此很不高兴,多次要求她辞职在家相夫教子,可她割舍不下对乡村孩子的爱。她说:“当老师就是我的梦想,为了这一梦想,我选择了师范大学,现在我怎么能随便放弃呢?”她还说:“我爱学生,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看见他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长,我心里无比高兴,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了。”

因为有了爱和喜欢,贾德荣上课总是充满了热情。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精心备课,让学生做的所有的练习,她都事先做一遍,完全熟练了再讲给学生听;调皮的学生不记单词、不背书,她会一遍又一遍地督促他们,给他们指导背书的方法,直到学生会背为止;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她一个个检查,一个个纠正,帮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每次下课的时候,她都要叫两三个学生到他办公室,问他们这节课的内容听懂没有,对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她会不厌其烦的耐心辅导,她每天辅导学生的画面成了办公室的一道靓丽风景。

现在,她已经习惯了乡村的生活,习惯了和学生在一起,她离不开孩子们了,她常说:“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庭,陪伴自己孩子的时间少了,但是我陪伴了更多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了幸福,我无憾!”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贾德荣说,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犹记得2019年的冬天,学校有个叫肖林慧的同学,大冬天还穿着有破洞的单鞋,脚踝都露出来了。贾德荣看她冻的瑟瑟发抖,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新买的加绒中筒袜给她拿了两双,还买了一件新毛衣和厚外套送给了她。随后,她和班主任到肖林慧家家访,得知她的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爸爸又常年在外地打工,哥哥在十堰打工,也不常回来,她成了一个无人管的孩子,时常孤零零的。贾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就多次上门走访,为她洗衣做饭,送给她一些干净整洁的衣服和好吃的,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

为了化解她孤僻的性格,贾德荣隔三差五找她谈心,和她玩耍,鼓励她好好学习。在她慈母般的关心爱护下,肖林慧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朋友也越来越多了。肖林慧的爸爸动情地说:“贾老师,碰上你,真是我们娃的福气啊!”

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贾德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2019年的一天,贾德荣胆结石发作,肚子隐隐疼了一个星期,但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功课,就硬扛着,直到一天晚上上自习,疼得站都站不住,才被同事连夜送到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你再晚来一会儿,性命可能难保了。你胆管里长了好几个大石头,石头胀得胆管都要爆了,若胆管爆了,性命能保住吗。”手术后,医生嘱咐她静养两个月,说是静养,她又怎么能做的到呢?学校的英语课没人上,其他教师的课也多,学生的功课实在耽误不起啊!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手术半个月后,身上还插着引流管她不顾身体虚弱,毅然返岗工作。

“她虽然身患重病,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而怠慢工作,也从不抱怨计较,全体师生都喜欢她。”该校教务主任赵燕慧说。

2022年下半年,学校缺英语教师,为了保障教学的正常开展,她一人独撑九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校领导担心她忙不过来,她却笑着说:“我累点没关系,关键是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

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但是能扎根乡村沃土,播种知识,收获学生的敬爱、家长的认可,领导和同事的赞许,她感到很充实很满足。她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践行着当初的承诺: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爱在乡村,照亮乡村孩子的求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