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为龚明玲
一支粉笔染双鬓、三尺讲台度春秋!从教24年来,南漳县徐庶学校教师龚明玲始终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记于心间,并把它作为行动指南、行动标尺;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如阳光一般温暖,像春风一般和煦,似清泉一般甘甜,赢得学生的喜欢、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认可;她热爱教学、关爱学生、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学一线,辛勤耕耘,追求卓越,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用真情感化学生
有位教育家曾说:“教师最大的成功是赢得孩子的信任”。自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龚明玲时刻以对教育事业饱满的热情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成长,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
她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的班级,班上有一名学生小A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经常打架骂人,欺负同学。一个星期天的晚上,龚明玲突然接到小A继母打来的电话,得知小A周六早晨谎称学校的足球队要训练,又一次离家未归。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有许多特定的因素造成继母对小A的冷漠。作为孩子的班主任,龚明玲在感到内心疼痛的同时,也坐立不安起来。于是,赶紧打开班级QQ群,在家长群里询问小A的信息,有知情的同学立刻提供了一些线索。她赶紧根据这些线索一一查找,询问和小A有联系的同学。一番查问,大致了解到小A的情况,白天和班上的同学结伴玩耍,天黑前各回各家,其他同学都以为他回家了。这可怎么办?天已经黑了,应该去哪里找他呢?再说,他的家长能心安理得的坐视不管吗?但教师的责任心促使她立刻向大街走去,一家家网吧去搜寻。可总是希望而入,失望而出。小A到底在哪里?这漫漫长夜他在哪里度过呢?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却惊喜地发现大街对面的农商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啊!是他,是小A!龚明玲欣喜若狂地向他奔去,生怕他一眨眼不见了。起初小A不对她说实话,当龚明玲把一切都告诉他后,他埋着头说:“龚老师,昨晚我就在这里的长椅上睡觉的,今晚我还是在这里睡吧。”面对如此不愿归家的孩子,龚明玲心疼地说:“孩子,你今晚去我家睡吧,如果你执意要在这里,我就陪着你在这里待一夜。”
最终,小A和龚明玲一起回到家。她自己出钱给小A买了一套衣服换洗,并做了可口的饭菜让他吃。一切安顿好后,又与他进行了一次对话长谈。龚明玲给小A举了一些在特殊家庭成长的典型事例,劝他鼓起勇气学习,让小A逐渐明白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虽然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好学习;自己无法改变家庭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一番真诚的话语唤起了小A的信心,他答应老师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从那以后,每天下午放学,只要没什么重大的事情,龚明玲都会给他补课,在她的努力下,小A的成绩渐渐提高,行为习惯渐渐好转。
龚明玲就是这样,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在一起,虽然苦着、累着,但更多的是感动着、快乐着、幸福着!
用爱心教育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龚明玲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用爱心传递爱心是她班级工作的核心。24年来,她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润物细无声浸染孩子爱的心灵。
2022年秋季,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龚明玲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她深感责任重大,除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全面发展,另外还要注重孩子们的安全。记得班上一个名叫小康的同学,他是一个各方面比较独特的学生。就在上午第三节课的时候,突然发病晕过去了,当时全班学生都惊呆了,正在上数学课的曾老师也一下子不知所措,就赶紧打电话告知龚明玲。得知消息后,她立即赶到班上,当时这个孩子是满脸发白,口吐白沫,病情比较严重,龚明玲第一时间给家长打了电话,看样子来不及等家长的到来,于是她就赶紧跟曾老师商量先送孩子到医院去治病,当家长赶来的时候,孩子在医院已经清醒过来了,病情有所好转,这时龚明玲的心一下子变得轻松多了。
小学生天性好动,孩子们经常磕磕碰碰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出现了受伤现象,作为班主任她就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力争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龚明玲一直以来工作中不变的誓言。
回首往事,二十几年来,龚明玲和孩子们有着许多故事,数不清多少次,苦口婆心的劝说调皮捣蛋的孩子;数不清多少次,为不会做题的孩子耐心地讲解;数不清多少次,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这些繁琐的小事中悄悄地溜走。一路走来,留下了多少酸甜苦辣的故事,而她从来没有怨言,任劳任怨!
用行动引领学生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龚明玲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坚守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时刻以严格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以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深耕在教学一线。
疫情网课期间,她所带的班级网课到课率高,听课率也名列前茅,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氛围活跃,多次获得所教年级学科的表扬。她鼓励学生不懂就要多问,经常利用课堂之余为学生答疑解惑。她说:“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有多简单,只要孩子们来问,就说明他们还在思考。看着孩子们从困惑不解到恍然大悟是件很有成就感也很让人快乐的事情。"
从教以来,龚明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网课结束后,她班上有一名男生,大多数时候上课精神都是萎靡不振,偶尔也能听到他回答问题。在交谈过程中得知,该学生晚上沉迷于手机游戏,半夜不睡觉,导致听课效率很差,学习成绩下滑严重。她认真劝说学生做好时间规划,鼓励他不懂就要多问,慢慢的发现他在语文学科上表现的越来越积极,语文学科成绩也在慢慢上升。龚明玲教过很多学生,毕业后学生也有很多向她咨询学习和生活上的疑惑,向她寻求建议。她说:“作为一名教师,理应乐于奉献。学生毕业离校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终结。他们遇到困难时能想到我,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信任。我也愿意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丹心育人终不悔,心中有爱系教坛。龚明玲就是学生眼前的一束光,家长心中的信赖人!她始终践行着“站三尺讲台,干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留两袖清风”的庄严承诺,不忘初心,笃行不怠,用赤诚丹心谱写教育事业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