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球、接球、转身投篮……动作娴熟,一气呵成。5月9日,大课间,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民族中心学校篮球场上,师生半场小篮球赛激战正酣,教师文佩阳奔跑在阳光下的身影矫捷耀眼,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在校园回荡。
时至今年,文佩阳扎根这所学校11年有余,他与一张张纯朴的脸庞朝夕相处,是孩子们的“知心哥哥”。“帮更多的山里孩子走出大山”,他尽己所能呵护着家乡孩子,引导每一颗心灵向上向善。
自己终究离不开家乡孩子
从县城出发,在山路上行驶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铁炉白族乡民族中心学校。
中等个头,体型微胖,35岁的文佩阳显得十分干练。见到他时,他正在指导初二学生复习地理……
“课堂上要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平时一定要注重劳逸结合……”文佩阳适时提醒学生,作为学校地理的把关教师,他有着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文佩阳说,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老师,自己的初中时光也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2013年从原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后,文佩阳参加各类公开招聘考试,笔试成绩入围公务员、教师和银行等职位,受父亲影响,他选择了教师岗,放弃其他两个职位的面试,最终如愿回家乡任教。
2018年暑假,鹤峰县城学校选调一批教师,这对在乡村学校任教5年多的文佩阳来说,是一次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机会。
“我报名参加了选调考试,成功入选。”文佩阳说,家人也是极力支持他进城。
听说文佩阳要走了,于跃的爷爷赶紧打电话给他:“您给孩子当了两年班主任,孩子已经适应了,您能不能还带他最后一年,让孩子心安?”
“两年来您一直没有放弃我,让我找到归宿感。真舍不得您走,希望您能留下来……”学生小晶是班里的小调皮,他也通过QQ给文佩阳留言。
当时,班上41名学生或家长用不同方式“求”文佩阳留下来。
文佩阳心软了,把已经收拾好的行李包默默解开……他知道,自己终究离不开这所学校,离不开家乡孩子。
这一留,又是6年。
用爱温暖家乡孩子成长路
“文老师,我们都考上大学啦!很感谢您在初中阶段不离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我们定会继续努力……”2022年暑假,时隔三年,小镁、小钕亲姐妹俩专程登门报喜,再次见面让文佩阳也倍感幸福。
时针拨回到2017年秋季开学时,班上小镁、小钕姐妹俩却迟迟未到校。文佩阳经过了解,姐妹俩有可能因父亲在外务工意外去世而面临辍学。
姐妹俩居住在大典村的高山上,家庭条件不好,经济来源少。在崎岖的山路上,文佩阳从早晨走到中午,终于找到了女孩的家,此时姐妹俩已哭成泪人。“不管怎样先让孩子回来上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文佩阳,更是深切体会到没有文化导致的贫穷,也理解孩子们承受的巨大痛苦,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文佩阳承诺在经济上给予姐妹俩帮助,直至初中毕业,女孩重新回到了课堂上。在学校,文佩阳组织班上学生从行动和言语上对她们进行关怀,经常开展心理建设活动帮助她们走出阴影。最终姐妹俩成功走出大山。
文佩阳对学生的爱,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班上学生张德燕特爱地理,只想去长江看看,可是农村家庭条件有限,无法实现心愿。文佩阳知悉后,查阅了近千本资料,最终从订阅的杂志《中国地理》找到长江的详细介绍,把杂志送给张德燕,填补她心中的遗憾。
“大山里很多孩子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们需要关爱。我只是尽点微薄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文佩阳的记忆中,关心学生的故事还有很多,也会一直延续。
用情叩开家乡孩子心灵之窗
文佩阳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擅长情感咨询技巧。
2016届学生向赢州适应能力差,进入初中后一直不在状态,常常情绪低落。文佩阳多次找他交流,打气鼓劲。课后陪他打篮球,潜移默化中给他灌输“坚持”、“精益求精”的理念。
文佩阳成为向赢州心目中的“知心哥哥”,不管数学还是地理、生活还是学习,经常性地打扰他,甚至连文佩阳出差的时间也不放过,“逼”得文佩阳在宾馆用卫生纸给他解答数学难题。让孩子走出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终圆梦大学。
“只要山里孩子心中有光,脚下就会有路。”这是文佩阳坚守的教育情怀。现初二学生小熠的家庭十分特殊,本是容美镇人,父母离异,随爷爷迁居铁炉白族乡。受家庭环境影响,小熠平时厌学,学习行为习惯差。只是地理科任教师的文佩阳主动担起班主任及心理健康老师的责任,发挥自己特长,经常与孩子交心谈心,打开他的心灵窗口。慢慢地小熠行为习惯变好了,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
每当课余时间,文佩阳就会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一起打篮球或者做游戏,敞开心扉谈人生、聊理想,一步步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很多孩子不再喊他老师,而是亲切地喊他“文哥”。
文佩阳关心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很多学生,十多年来如一日。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走出大山,圆梦大学,文佩阳成就感满满。“作为一名老师,最希望的就是桃李芬芳。”文佩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