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蝶,年轻而有活力的教师。她用热血的青春,奉献给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她用微亮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路途;她用纤弱的力量,赋予学生内心的坚强;她用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们的深深信赖。
燃烧青春献教育
王蝶来自湖北省宜昌枝江市百里洲镇来兴村。从大学毕业就开始投身乡村教育事业,2019年9月通过省考来到青曲镇杨家沟完全小学任教,一周有四十多个课时的工作量。从早到晚,王老师井然有序地工作着,和孩子们一起运动,一起去田间劳动,一起捡柴火、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乡村没有超市、没有亲人的陪伴、没有喧嚣的广场,只有激情燃烧的青春,她感到很充实。
在杨家沟小学二年级有个叫杨某妍的女孩子,是单亲家庭,记事起就没见过妈妈,家里离学校又远,从一年级就住校了。王老师接手班级后对她格外关注,早上手把手教她梳头发,亲自帮她剪刘海,冬天送她棉鞋,夏天教她洗袜子。一天,一张小纸条出现在王老师办公桌上,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王老师,您能做我的妈妈吗?”那一刻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是青春的见证,也是奉献的勋章,她觉得当老师不后悔。
2021年9月她调到了青曲镇中心小学,每天她早早到校,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虽然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但是王老师依然坚守着住宿的孩子们,平时就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5年来,她始终保持着全勤。有人问:“王老师,你怎么不往城里去啊,在这山沟沟里耗着宝贵的青春,值吗?”她笑了笑,坚定地说:“值得呀!”她的青春可能并不绚烂,可能并不精彩,可能并不光鲜,但是这份青春的坚守、青春的奉献谁又能说不耀眼呢!
春风化雨润心田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这些年来她把无私的爱倾注在每个学生身上,真心诚意地爱着孩子们。从她带班起,碰到孩子过生日时,她会叠一个爱心或千纸鹤写上祝福和期待的话悄悄送给孩子;每一次晚上查寝,她会在结束时和他们道一声晚安;每一回学校放假时,她会说祝你们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她亲自教住宿生叠被子、铺床铺,整理内务;她在冬天提醒大家盖好被子,夏天提醒大家防虫咬;平时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她比家长还着急,亲自提醒孩子喝药……因为她相信,用真心和爱对待孩子们,他们哪怕现在不能体会,但一定会悄悄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学生徐某琪是留守儿童,特别内向,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有一次下课,王老师看到她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座位上,耐心沟通询问后才了解到,课间时听到同学谈论自己过生日的快乐让她心里非常失落,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下周二的生日又要一如既往的被遗忘了。王老师一边安慰着,一边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周二的一早,孩子们拿着小礼物,王老师带着自己买的蛋糕早早来到教室,开始布置起来。等徐某琪一推开教室,看到老师捧着蛋糕,所有同学唱着生日歌,她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从那以后,徐某琪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围着王老师问东问西,笑容多了,和同学们越来越和谐了,也更自信了。
责任在肩,用管理激励学生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当然,也没有一位学生不喜欢表扬和奖励,她发明了争优争先挣积分的奖励方式,她和孩子们一起制订获得积分的规则,从课堂表现、作业(书写、背诵)、卫生、就寝、单元检测五个方面制定,积极发言、书写工整、背书积极、认真打扫、单元检测进步等都会获得积分,由学习委员每月一总结,每月评出8个最强个人和1个最强小组。每半个学期她会专门抽出一节课将提前准备好的文具、礼物拿出来举行一场竞拍会,学生拿出积分进行竞拍不同数值积分的奖品,获得自己喜欢的小奖励。一时间,班上掀起了争优争先的热潮,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小组合作意识更强了,课堂表现更积极了,集体更加团结了。用这种积分的方式及时强化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都被老师认可和激励。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今年她接手六年级,深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想和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她每时每刻关注这些孩子们的动向。前一段时间,她发现品学兼优的魏某涵有些反常:常常叹气,上课走神,课间也是愁眉苦脸的。王老师立刻化身陪伴者,每天晚饭后和魏某涵在操场边聊边散心。刚开始,她比较拘谨,王老师就拉家常似地聊天,慢慢地学生就打开心扉,王老师就和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指导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孩子终于走上了正轨,又变回了勤学好问、热情开朗的样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王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使他们从自己的言行中受到良好的熏陶;用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无言的爱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让他们成为阳光、快乐的学生,开心生活,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