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语文老师的声音有何“魔力”
她读《三国》能让孩子们搬板凳追更
发布时间:2025-08-26 09:20
作者:记者 狄鑫
来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倪敏给学生上语文课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王雯婷 实习生 唐心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毕业季,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六年级(8)班的52名学生,每人都在“跟倪老师学朗读”视频号上留下了一段小古文朗读视频。这些作品出自他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倪敏的精心策划——孩子们运用课堂习得的朗读技巧自主练习录制。今年51岁的她,已在三尺讲台耕耘三十载。在一届届学生心中,她是语文课堂上的“声音魔法师”,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镜子老师”。

她凭声音让课文“活”起来

2005年,倪老师带寄宿班时,发现孩子们每到夜幕便格外思念家人,便顺着他们爱听故事的性子,每到傍晚就饱含感情地讲起来,孩子们也放下不安,沉浸其中。学生张婷惠在日记里写下:“倪老师的声音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

在倪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也爱上了朗读。“朗读让文字变得鲜活,孩子们投入其中,不仅能调动课堂氛围,还能帮助他们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倪老师说。

倪老师总有办法创设出各种生动情境,引导学生们投入到分角色朗读中。课堂上,同学们可以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讲解员,可以是民间故事传承人,还可以是意气风发的唐代诗人;课外,晨读、班会、校园朗读亭、课本剧大赛……校园里的角角落落,都成了倪老师给学生创造的朗诵舞台。

在倪敏的熏陶和感染下,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读书竞赛、作文竞赛、朗诵大赛中获奖。学生黄浩然在班级浓浓书香浸润中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放假后还每天坚持背诗。九岁就在楚天诗词大赛中闯进决赛,并一举夺得了背诵大王和古诗诵读表演二等奖两项荣誉,并在多年后考入浙江传媒学院双语播音专业。

8年推千余条音频教朗诵

课堂外,倪敏于2017年创办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跟倪老师学诵读”。倪老师化身“云端领读者”,录制讲解音频,并配上插图和背景音乐,学生能随时随地听诵读。

她为学生读完了《三国演义》原著120回,并且写了120篇读后感。学生熊周宇被倪老师讲的《三国演义》深深吸引,“倪老师不仅诵读书中故事,更加以讲解和评析。”家长熊伟说,“儿子不仅自己爱听,还约着妹妹和邻居小朋友一起搬着小板凳收听,在倪老师班里五年,他就听了五年‘跟着倪老师学诵读’,不仅对里面的故事如数家珍,更悟到了语文学习的门道。”得益于小学打下的基础,如今熊周宇已升入高中,语文学科一直是他最擅长的学科之一。

8年来,倪老师的公众号累计推送了804篇原创内容,250条视频和千余条音频。听众从学生、家长、同行到更多的跨界伙伴,上万名粉丝,逾500万次阅读收听。

2023年“倪敏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她带领工作室老师们练朗读,录制配套微课。历时一年,工作室共完成了六个年级总计12册读本的编写、188节课朗读微课的录制,借由工作室12名成员在硚口区近10所小学进行推广。

一个小动作学生记了19年

当了30年班主任,倪老师十分注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凡是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背诵的文章,她自己先背会;要求学生打扫卫生,她一定亲力亲为,陪伴左右;要求学生遵守的纪律,她同样遵守。

“毕业都19年了,倪老师弯腰捡垃圾的样子,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2006届学生曾鼎回忆起小学时的一件事。那次大扫除后,倪老师发现教室角落有片垃圾,问是谁扔的,几个同学都不回应,倪老师也只是弯下腰捡起垃圾扔进了垃圾桶,只说了句:“其实很简单,捡起来就好。”

“这事看着小,对小时候的我们影响可大了。”曾鼎说,倪老师用那个动作教会了他,什么是举手之劳的自觉,什么是勇于担当的分量。如今他早已长大,在公共场合看到地上有垃圾,会像当年的倪老师那样,习惯性地弯腰拾起。

崇仁路小学校长黄利刚表示:“倪老师用朗读做纽带,这纽带系着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也系着他们对生活的体会。她的朗读如春风拂过心田,催开孩子们对语文的向往;她的坚守似星光引路,为千名学子成长成才铺就了一程扎实而明亮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