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奖状发白纸 还是作文“魔法师”
30年来他妙招不断 学生抢着进步
发布时间:2025-08-05 09:20
作者:记者 王媛
来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陈诗灵

“同学们,这次作文进步最大的同学可以获得80张白纸。”近日,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卢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都很期待,能获得老师奖励的白纸。

从教30余年来,卢明坚持“公平激励”,让每张白纸都成为进步的刻度尺,学生都抢着进步。他独创的作文教学法让200余名师生获得全国奖项,被评为“全国十佳教改领军人物”,登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成为封面人物。

学生抢着争“白纸”

“老师,我这次能得多少张白纸?”这句话是卢明班上学生最常问的问题。

30年间,卢明选择用最朴素的白纸搭建起公平的成长阶梯,让每个学生都抢着进步: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可得10-50张;主动承担班级事务,勇于担当能获10-30张;从前不敢上台演讲,现在勇于挑战自我有进步的学生,能得80张。

这种看似简单的激励方式,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公平理念。学生沈诗涵说:“卢老师总能看见我们最细微的进步,主动安慰情绪低落的同学,也能获得奖励。”白纸也在学生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的被裁成纸条折成星星,有的写满古诗和公式,还有的被珍藏成纪念册。它们用公平的方式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奋斗轨迹,让“每一份努力都看得见”的教育理念,在30年间持续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作文课好似脱口秀

卢明还是学生心目中的作文“魔法师”。历届学生都流传着“要想作文好,就听卢明教”的秘诀。

他的作文课好像脱口秀,讲授“奋发图强”主题时,他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讲到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再联系到当代苏炳添的拼搏精神,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融合。他还擅长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成长所需品德设计写作任务,教学生用思维解锁题意、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从素材库挑选鲜活素材。他建立了丰富的素材库,如张桂梅扎根山区办学、雷军创业的“风口论”等,并鼓励学生建立个性化素材本。在他的教导下,学生考试能精准理解题意、恰当运用素材,在各级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不少学生因作文出色在中考语文取得高分。

卢明总结出“黄金结构法”:开头直奔主题吸引眼球,中间用具体事例支撑题意,结尾议论抒情画龙点睛。他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培养快速构思能力。针对不同水平学生,他实施分层教学:为写作困难学生提供结构化模板;强化中等生方法训练;鼓励优秀生创新表达。他让学生反复升格作文,修改三五遍是常态,直至领悟写作要领。

每天清晨,卢明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带学生品味文字美感。他定期举办诵读比赛,让文字“活”起来。他的办公桌旁,总有学生排队等候“作文问诊”。他批改作文认真细致,用红笔密密麻麻标出问题,再面对面讲解。“卢老师教我们观察生活,学会思考,而不只是分数。”学生丁诗淇说。

多年来,卢明获奖和发表论文、教学设计等400余篇,多篇获国家级奖项。其独创的“高效作文”教学法被多省市学校借鉴推广,许多害怕写作的学生因此爱上作文。

师生共创德育手册

为让德育创新有实效,卢明亲自编写德育手册,手册中的插画和班规由学生参与完成,让德育变得生动亲切。

“卢老师几乎每月都会用课堂时间给我们做思想教育,在语文课中渗透道德教育和正确三观。”学生沈诗涵说,“他讲外卖小哥助人为乐、奶茶店感人瞬间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做人比成绩更重要。”

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卢明德育工作的体现。学生小添曾是班上的“捣蛋王”,上课爱哗众取宠。卢明通过赠书、谈心、作业辅导等方式正面激励他。后来,小添在课堂上变得专注,成绩提升到班级前十。

在学校各类活动中,卢明即兴创作的诗歌、激情澎湃的演讲,总能点燃全场热情。师生们亲切地称他为“点赞哥”,因为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

英语教师刘荣说:“卢老师用行动诠释了真正的教育情怀!我们常看他办公室的灯亮到很晚;他在学校手把手地带新教师,经常到区内外薄弱中学送教,甚至跨越千里送到新疆博乐;他创立的‘首席名师工作室’13年来培养了60余名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