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让“天使班” 每个孩子都有了最美书桌
发布时间:2025-07-22 09:17
作者:记者 李碗容
来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雷会星

雷会星老师和“天使”们在一起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张茗洋 姚博涵

近日,在咸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四班,患有脑瘫的15岁学生小凯口齿不清,却努力清晰地告诉记者:“我喜欢妈妈老师,妈妈老师爱我。”话音落下,一旁的雷会星老师瞬间红了眼眶。

这句简单的告白,是雷会星三十余年特教生涯中最珍贵的勋章。她的幸福,是小浩能安静上课超过十分钟,专注写画;是自卑的小凯挺直胸膛,从拒握笔到爱上涂鸦;是小萱能敬出标准队礼……“能生存,会生活,要自强”,是咸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是她为这群“折翼天使”许下的朴素期望。她牵着他们追光,更用阅读打开世界之窗,让他们被看见——让每一颗星星,在书海中闪耀独特光芒。

阅读为天使们带来奇迹

7月2日,雷会星启动了筹备三年的“妈妈讲故事”活动,邀请妈妈带孩子读绘本。朵拉和妈妈是首位参与者,她们共读了《月亮之歌》。

这是四年前雷会星不敢想的。2021年刚接手培智班,她曾怀疑:“这些连话都说不清的孩子,真能阅读吗?”

那时,她已有20余年听障教育经验,但面对这群残障类别复杂(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后遗症、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多动症、脑瘫等)的孩子,看着拒进教室的小浩、自我封闭的小萱、右半身肌无力的小凯、见人吐口水的小奇……她备感混乱。

转机出现在小熹家。满柜的绘本让她豁然开朗:阅读是平等的,照亮每个孩子的光,绝非特权。2022年,在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雷会星创建了班级图书角。45本绘本抵达时,孩子们围着书柜雀跃。小熹兴奋捧起《我爸爸》做鬼脸;小雅紧抱《我妈妈》扮大象;连从未安静过五分钟的小浩,也像被施了魔法般沉浸其中。

希望的种子播下。雷会星全身心投入,搜寻共享数字化资源,学习特殊儿童家庭阅读方法,带领亲子共读。奇迹悄然发生:“1分钟”亲子共读在家庭生根,“绘本时间”成为爱的纽带。

2024年春,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开进校园,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的画面触动了她。她鼓励家长打造家庭书柜,2025年3月,为减轻负担,她自学改造,发动家长收集废纸箱、瓶罐,共同打造“最美书桌”。

“雷老师倾注了无尽的爱与耐心,孩子们的成长有目共睹,我们都想分担。”校党支部书记汪开柱深受感动,参与活动并为单亲留守儿童筱柔送去“一平方米的光”。

历时两月,在雷会星的执着推动下,“天使班”12名孩子全部拥有了专属书桌。废纸箱变身的书桌,承载着沉甸甸的爱与希望。

孩子们竟抱回2万元奖品

阅读让孩子们看见世界,更被世界看见。

房前屋后的残枝败叶、棉签、大米、轻黏土……被朵拉和妈妈变成手工品《藏在大米里的爱》,展现烂漫春天。

2023年寒假,雷会星看到西南大学绘本阅读研究中心发起的第三届“牵手阅读,共同成长”特殊儿童公益阅读活动海报,立刻带领13个家庭参加。她和家长们珍惜机会,认真听课打卡。14天里,大家对特殊儿童的潜能有了新认知。随后,家长带孩子共读指定绘本,创作绘画或手工作品。

雷会星不遗余力收集整理每份作品,在线上用心点评亮点。小熹读《你眼中的树》后创作画,妈妈留言:“跟视频读书非常高兴,虽跟不上,但很激动。之后捏出太阳、云、苹果树。”雷会星动情跟帖:“想起他晨读的认真,好想看他开心的模样。”

中山大学纪念图书馆馆长吕梅点评:“一群与众不同的孩子,画出了丰富多彩又温暖幸福的世界。”最终,在全国5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1100多个家庭中脱颖而出,小熹家庭荣获“亲子阅读明星家庭”,小熹和朵拉的阅读创意作品《梦想之家》《藏在大米里的爱》被组委会收藏并在云展台展出。

两位孩子也被评为最具想象力的“创造之星”,雷会星、高梦云、吴星星三位老师分别被授予“优秀指导老师”“优秀评选员”和“优秀志愿者”,学校也被评为“优秀学校”,喜获“最佳组织奖”。

奖状纷至沓来,屏幕前他们相拥而泣——特殊儿童并非“不能”,只需被“点亮”!孩子们抱回近2万元奖品,脸上绽放自信光芒。朱祖开校长建议将“成长”装进《纪念册》,雷会星和高梦云将“成长”装进《纪念册》,每人一本。小颖要枕着书睡,子恒每天从头翻到尾……孩子们的光芒,在自己的“阅读史诗”中璀璨绽放。

“21天打卡”教孩子自理

“我好久没自己挤牙膏了,都是女儿挤的!”朵拉爸爸常向同事“炫耀”。这个暑假,他连叠衣服的“权利”也被朵拉“剥夺”。“朵拉常‘抢’做家务,以前不敢想。”朵拉妈妈欣慰道。

这巨变,源于雷会星2022年暑假启动并坚持的“21天培养好习惯”活动。她将目标分解为“设定1个好习惯、坚持7个1分钟、21天养成”。“7个1分钟”涵盖阅读、练字、运动、劳动、涂鸦、语言及注意力训练。雷会星的初衷清晰而坚定:“孩子首先得学会照顾自己。生活自理,是他们拥有尊严、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日复一日,在家长群里,雷会星不厌其烦地分享科学的方法、点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解答家长们的困惑,成为连接家校、支撑实践最坚实的桥梁。正是这种紧密的家校协同,让习惯的嫩芽得以在家庭土壤中扎根生长。

7月8日的家长群,就是一幅生动的习惯养成图景:“朵拉准点上线,自己挑选了今天的劳动练习——叠衣服!完成得可认真了。”“小雅和奶奶一起读完了《如果我有一只章鱼》,完美收官!小雅还学着书里做了个章鱼鬼脸。”“小熹今天快乐涂鸦,画了一只猫和老鼠!”……这些每日的打卡记录,看似简单,却是孩子们习惯养成路上坚实的足迹。

量的积累,终于迎来了令人振奋的质变,孩子们在各个生活层面展现出令人惊喜的变化。小颖曾经可能需要家人照顾,如今能自己起床,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主动收拾自己的小书桌和玩具。子恒从可能连厨房门都不愿进,到现在能熟练地帮妈妈洗菜、择菜,甚至尝试在妈妈指导下进行简单炒菜。小凯曾因身体障碍抗拒握笔,哭闹不肯书写,如今他不仅能写清楚名字,还在尝试将字写在方格子中……

看着点滴进步,雷会星无比欣慰。孩子们比四年前变化巨大。当年,她将家长群命名为“天使班”——“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即使有残缺。”这是她爱的起点与信念。

万次快门记录点滴成长

为教好“天使”,雷会星刻苦学习培智康复知识,《培智学校课标》成了枕边书。她耐心陪伴孩子熟悉校园,更用手机镜头记录每个珍贵瞬间,上万张照片同步分享至家长群。

她的手机相册,就是一部“天使班”成长日记:上课的神情、游戏的笑靥、吃饭的模样……“从一年级起几乎每天拍,起初他们手足无措,现在会主动比耶。”这上万次的快门,是上万次深情的注视。

她常打印照片作礼物。6月27日,小凯收到雷老师亲手制作的生日纪念册。首页是他天真的笑容,后面是全班庆生的画面。“15年来第一次有人给凯凯过生日……我们只关注健康,忽略了这点,但雷老师想到了,做到了。”凯凯妈妈哽咽道。

她珍藏着小亮的毕业照。2024年,18岁的小亮毕业了。雷会星精心策划“一个人的毕业典礼”,全班深情送别。她亲手制作纪念册,10余页98张照片,记录小亮在校点滴:秋游欢笑、植树汗水、运动会拼搏、端午粽香……每个重要时刻,都有他的身影。册子浓缩了雷老师深沉的爱。

这些饱含深情的记录,每天都出现在班级群和“班小二”平台。“这是我每天发现和呈现光的阵地,让家长和孩子看见未被察觉的光芒。”她坚持在群里表扬每个微小的进步,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雷老师的肯定。渐渐地,家长们也开始在这里分享幸福瞬间。小宣妈妈就曾写道“周末回家在沙发上睡着,小宣轻轻给我盖上自己的外套。”

“孩子们和家长们是幸福的,他们遇到了雷老师。她记得每个孩子的家庭和身体状况,无微不至。”高梦云动情地说。她特别提到,今年六一,雷会星把孩子们的梦想带上舞台,策划家长和孩子共演的“梦想快递”。“关注残障儿童的梦想实属不易,而雷老师,她让梦想被所有人看见。”

(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