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武当山下,碧波丹江之畔,车城十堰迎来了一位来自千里之外山城重庆的教育追梦人。2023年盛夏,抱着“试一试”心态的邓小洪踏上茅箭区教师招聘考场。自此,他的生命轨迹便与这座陌生的城市紧紧相连。
“双城”之难:家人的无言支撑是暗夜里的光
“爸爸,我想你……”视频那头,女儿沙哑的呼唤曾让邓小洪瞬间崩溃。深夜妻子那通带着哭腔的电话——“鱼儿高烧抽搐,打不到车”——更是将异地“双师家庭”的艰难撕开给他看。作为父亲与丈夫,无法在至亲最需要时守护身旁的愧疚如潮水般将他淹没。可当他星夜兼程赶回,妻子一句平静的提醒“孩子好了,该去上班了”,又瞬间化为支撑他走下去的力量。四百公里的地理距离,割不断万里隔空的同心共进。家人的理解,是他扎根异乡讲台最坚韧的后盾。
异乡暖流:茅小大家庭的温情如春
初到茅箭小学,陌生环境带来的忐忑很快被细碎的暖意融化。王书记一声“邓小洪,赶紧下来吃饭”,是家人般的叮咛;胡鑫主任的手工饺子、龚老师分享的零食、靳老师清甜的水果、杜老师默默的打扫、徐主任放学的关切、曾老师倾囊相授的教学锦囊……这些日常点滴,汇成科室里驱散疲惫的暖流。异乡的疏离感,在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悄然消融。
童心为锚:学生的喜欢是最珍贵的回响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邓小洪成了学生心中那个“不一样”的老师。别人眼中的“调皮鬼”,在他眼中却是闪闪发光的宝藏。当家长电话里传来孩子不舍的询问,当走廊上偶遇的学生仍执着追问“邓老师,你什么时候再给我们上课?”,那份纯粹的依恋直抵心灵深处。最难忘的是生日那天,几个被留下打扫的“小淘气”突然列队,齐声送上稚嫩的祝福。那一刻,所有离家的思念与艰辛,都在童真的光芒里找到了答案。
从山城重庆到车城十堰,地理的距离丈量着一位教育者的初心深度。家人的负重前行、同事的温暖援手、学生清澈的爱戴,共同编织成邓小洪坚守异乡讲台的力量之网。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这方跨越山水选择的讲台上,邓小洪正以他的爱心与智慧,持续点亮着孩子们眼中的求知星火,也书写着一名普通教师“择一业,爱一生”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