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26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双选会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王雪莲 陆慧
10月23日,“湖北百校联动”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暨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26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双选会举办,230余家优质企业现场招贤纳才,涵盖智能制造、文化传媒、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个。
招聘现场持续火热,原计划上午结束的招聘活动延迟到下午二点,达成初步签约意向932人次。
为学生筛出“安全可靠”好岗位
“招聘企业既要数量,更要质量。”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曾志华介绍,学校开启校招企业报名后,收到270余家企业的参与意向,学校筛选后才会邀请入场,“筛选机制是为了保证招聘企业有一定的规模,有实实在在的用人需求,有能力给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学生实习后满足相关标准,即可上岗就业。”
该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管玺钦是湖北荆门人,招聘会现场,他向多个制造业企业咨询岗位,最后向一家车企的荆门分公司投递了简历,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他有着清晰的认识:校内理论和实训所学能够和企业匹配50%以上就很高了,通过企业实习,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
该校教务处副处长余蓉介绍,企业见习通常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为期六个月,见习企业主要来源于学院推荐,学院专业教师每年挂职锻炼、实地走访后,推荐岗位对口的优质企业和学院对接,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实习由专业老师带队。此外,学生若自己寻找到合适的企业,校内审核企业资质后,也可以组队前往见习,“确保学生所见习的企业是安全可靠的,学生能够真正在企业获得成长。”
今年暑期,该校现代商务技术学院“Good猫宁”团队凭借电商实战能力,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直播电商实战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一家位于宁波的电商公司向学生主播李雨晴抛出橄榄枝,开出约万元月薪,邀请她入职实习。
即便已有公司实习经历,并拿到了不错的薪水,9月返校后,李雨晴还是选择前往学院推荐的位于杭州的公司,开展新一轮的企业见习。
“一来签订实习协议,实习权益有保障,二来能学到更多东西。”李雨晴说,学院推荐的实习单位的主播岗位更为专业和系统,比如在产品介绍中,此前邀请她实习的企业规模较小,直播时靠主播自行发挥,学院推荐的专业电商销售公司则会有专门的文案岗位规范主播的言语表达,直播语言和产品、厂商保持一致,在直播控制方面更加专业和职业化。
“寝室家政”创业 勾画实践育人剪影
多年来,该校采用“2+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半年企业见习、半年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占比超过50%,并与华为、富士康、京东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让真实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日常,着力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该校京东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占地1173平方米,嫁接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商品上架、销售、客服、物流、售后等环节都引入教学实践,直播间里,学生更是和真实客户真实“对线”,销售实战就在校内上演。
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难免会遭遇委屈。一位学生坦言,此前,她对职业中可能遭遇的“坏情况”感到焦虑不安,上手实践后发现“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团队作战下,她不仅克服了心理障碍,还拿到了实实在在的销售酬劳。
该校大型活动的工作餐中,嘉宾们总会拿到一份美味的甜品,如慕斯蛋糕、甜甜圈或小面包,这是该校西式烹饪专业师生亲手制作的产品。在迎新活动、中秋节活动中,该专业学生还曾制作手工月饼、印制图案,在专业实践的同时,为师生们送上祝福。
在校园浓郁的实践氛围下,不少学生细心观察需求缺口,自发运用专业所学解决问题,从解决校园小需求发展为实打实的创业项目。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学生郭忠伟观察到新生开学整理寝室内务的需求,搭建校内网络平台,由需求方发布清洁需求,校内学生接单,去年开学不久,“寝室家政”订单就过百。然而很快,他就发现家政业务的薄弱之处——清洁效果满意度是主观指标,容易发生纠纷,业务最终没能顺利开展。
但他的创业之旅并未结束,因寝室家政业务搭建的校内平台,成为了学生们日常供需的对接场,得益于代取快递、代拿外卖等校内学生需求的广泛存在,平台神奇般地活了下去,一对学生情侣利用课余时间接单,一年的收益甚至超过2万元。如今,郭忠伟有了更为远大的创业目标:“我想顺势而为,把平台建成学生社区,为大家做好生活、学习服务。”
“郭忠伟的故事是学校实践育人模式的一个缩影。他所搭建的校内平台就像一扇窗,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当学校鼓励学生去实践、去试错时,创新的种子就能找到真实的土壤。”该校学生工作部部长余志斌表示,在校园里,学生的每一个需求都被认真对待,每一次尝试都获得尊重,校园也因此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实践场所,“学生们从这里带走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技能,更是能够迎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