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全维度赋能 培育心智健康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5-11-21 09:53
作者:柯惠
来源: 十堰市郧阳区第一中学

“在踏入高中之前,你有过哪些担忧?,现在这些担忧还剩下多少?”近日,在郧阳区一中高二年级举办的“情绪盲盒”主题班会上,黑板上贴满了12个不同风格的表情符号,包含困惑、沉思、喜悦、焦虑等情绪,恰如其分地映射出学生步入新阶段的复杂心态。同学们就“哪个表情符号能代表自己进入高二后的心情”展开了热烈探讨:有的同学选择了“比耶笑脸”,激动地分享对物理竞赛的期待与探索;有的同学用了“带泪的笑脸”,真诚吐露学业压力与自我突破并存的真切体会;还有同学贴上了“放大镜”表情,期望在新的学年探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该校以“情绪盲盒”主题班会为典型,打造了心理支持、实践赋能、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家校社协同”心智成长体系,推动学生完成从“青涩少年”到“责任青年”的转变。

心理护航:从“被动疏导”到“主动成长”

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该校创新推出“三级心理支持网络”: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组织“情绪桌游”“压力盲盒”等互动游戏,营造轻松的表达与倾听氛围;年级开设“生涯规划工作坊”,通过“兴趣岛测试”“职业模拟日”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自我定位;学校配备专业心理教师,结合VR技术模拟考场焦虑、人际冲突等场景,教授“深呼吸调节法”“积极心理暗示”等实用技巧。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精准捕捉各年级共性困惑:高一“适应焦虑”、高二“目标迷茫”、高三“压力调适”,并设计针对性活动。如为高一新生开展“破冰融入”辅导,通过“信任背摔”“团队拼图”建立归属感;为高二学生组织“生涯探索”工作坊,借助“兴趣岛测试”“职业模拟日”等活动帮助学生规划未来;为高三学子开设“压力管理”训练营,教授正念呼吸技巧。活动形式上,打破传统说教,采用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活动,如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沟通,通过参与“搭桥过河”“盲人摸象”团队挑战培养抗挫折能力,通过组织“生命时间轴”与“感恩家书”开展生命教育,多样化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让心理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此外,该校还联合家长开展“家庭心理沙龙”,通过“亲子角色互换”“家庭公约制定”等活动,引导家长从“过度保护”转向“赋能支持”。活动中,心理教师担任“引导者”,通过温暖的语言与专业的技术,营造安全、开放的分享氛围;学生志愿者化身“同伴互助员”,以同龄人的视角倾听烦恼、传递力量;家长则通过“亲子工作坊”参与其中,学习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共同构建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例如在“亲子信任之旅”活动中,家长蒙眼由孩子引导跨越障碍,简单的游戏却让许多家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隔阂在默契配合中消融,理解在无声陪伴中加深。这种“多元协同”的模式,让成长的路上不再有孤单的身影。长期的团体成长辅导,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注入了“强心剂”。许多学生在《成长记录本》上写道:“以前遇到压力只会自己憋着,现在学会了和朋友倾诉,也懂得了调整心态”“通过团体活动,我找到了自信,不再害怕表达真实的自己”“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正如心理教师纪老师所说:“真正的心理教育,不是帮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教会他们‘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实践赋能:在“做中学”中培育责任担当

“原来社区工作这么繁琐!从策划‘垃圾分类宣传画’到组织‘老人智能机教学’,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协作。”这是高二(5)班学生在“社区治理微提案”活动中的真实感悟。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锤炼品格,该校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体系:校内设立“校园责任岗”:学生自主竞聘“图书馆管理员”“食堂监督员”“环保卫士”等岗位,通过制定值班计划、处理实际问题,培养责任意识与管理能力;校外拓展“社会实践圈”:与街道办共建“青少年志愿服务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助老助残”“社区微治理”等项目。今年暑假,“绿色先锋”社团学生调研发现校园周边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主动设计“共享单车停放指引牌”,并联合城管部门开展整治,用行动诠释“社会小公民”的担当。

“实践出真知”,高一(22)班班主任曹老师感慨道:“当学生亲手为留守儿童包装爱心包裹,当他们在‘模拟政协提案’中为校园建设建言献策,那份责任感与成就感,是课本无法给予的成长养分。”

文化浸润:用“成长仪式”镌刻青春记忆

“今天收到父母的回信,突然明白‘长大’不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在该校组织的“感恩家书”活动中,收到父母回信后学生小张眼眶湿润。为让成长更具仪式感,该校还精心设计系列“成长里程碑”活动:入学季通过书写“人”字、诵读《少年中国说》,让新生领悟“立身之本”;学期末开展“成长述职会”,学生以PPT形式汇报“本学期最有成就感的三件事”“最想改进的一个不足”,邀请家长、老师现场点评,在复盘与反思中明确方向;毕业季推出“时光胶囊”计划,学生写下对未来的期许与承诺,封存于校园“成长树”下,约定十年后返校开启,让青春梦想在时光中沉淀力量。

此外,该校还通过“班级文化墙设计大赛”“校园精神征集活动”,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从“诚信教育”到“课间‘无声走廊’倡议”,从“节约粮食打卡挑战”到“校园绿植认养计划”,学生们用一个个“微行动”诠释着“明德、笃学、担当”的校训精神,让成长的种子在文化沃土中自然生长。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学生走出校园时不仅需要带走知识,更要怀揣澄澈的心、坚定的信念和担当的勇气。下一步,该校将深化“心智成长教育”改革,探索“AI心理测评系统”“跨学科融合实践课程”等创新形式,持续深耕学生身心健康团体成长辅导,助力青年学生成长为内心丰盈、人格健全、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