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郧阳区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培训,引领课堂教学新变革,激活课堂生命力,为教师减负增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青年教师王芃丽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入手,结合当前的deepseek、豆包、kimi等运用,向教师讲解了这些AI的使用方法。“面对备课、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占据了我日常工作中大量的精力,通过今天的培训,我体验了AI在自动生成教学设计、智能制作课件、快速批阅客观题、生成个性化习题集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极大的减轻我的工作量。”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青年教师杜晨参加完培训高兴的说。“它能瞬间完成批改,并立刻生成班级共性错误分析报告,哪个知识点薄弱一目了然。这使我的讲评更具针对性,真正实现了精准教学。” 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数学杨老师则对AI的作业批改与数据分析功能赞不绝口。

在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青年教师赵敏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使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进行了详细讲解。“过去准备一份分层教学的教案需要数小时,现在利用AI工具,输入关键参数,几分钟内就能获得多个富有创意的初步方案,我再根据教学经验进行优化,效率提升非常显著。”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李老师如是的说。“人工智能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助手,把我从部分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能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和与学生的深度交流。”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英语教研组教师感慨的说。
本次培训不仅关注“减负”,更深入探索如何利用AI“增效”,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模拟课堂环节,教师们学习了如何运用AI技术创设互动情境、生成虚拟实验、进行实时问答互动,使抽象知识变得可视可感。历史课上,通过AI生成的沉浸式历史场景,让学生“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历史脉络。这种互动式、个性化、充满趣味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AI的引入,让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想变得更可操作,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配的学习路径和资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白桑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务处主任任慧在培训会上结束时作了总结。
本次人工智能培训,教师们对AI技术的态度从最初的观望、好奇转变为积极学习和尝试应用。“AI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赋能教师,将教育对人的培养核心提升到新的高度。下一步,学校将建立AI教学应用研讨小组,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案例,分享经验,并逐步将成熟的AI工具和模式常态化融入到学科教学。”白桑关镇中心学校校长王海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