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箭区:茅箭小学开展气象科普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05 09:08
作者:靳书敏
来源: 十堰市茅箭区茅箭小学

秋阳和煦,童心雀跃。11月4日,茅箭区茅箭小学的操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探索之旅”。十堰市气象局与茅箭区科学技术协会携手走进校园,通过专家讲解、设备展示与互动体验,带领同学们揭开天气现象的奥秘。

科学种子,在致辞中萌芽。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富香在致辞中表示:“气象知识藏在每日阴晴、四季变换与灾害预警中,这次活动将让同学们从‘看天气’转变为‘懂天气’。”她鼓励同学们珍惜与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大胆提问、认真思考,“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科普天团”携知识而来。市气象局业务管理科科长文强、四级主任科员朱宇、天气雷达站副站长蓝天飞等专家组成的“科普天团”,不仅为学校捐赠了气象科普书刊,更以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气象科学的世界。

移动气象台:车轮上的“观天巨眼”。“这辆车竟然能追着台风跑!”当气象应急指挥车亮相操场,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雷达站专家蓝天飞打开车门,揭秘车内精密仪器:“这是移动气象站、卫星通信设备,能在灾害现场实时监测天气,为救援指挥提供数据支持。”同学们踮脚观察屏幕上跳动的风速曲线,不时举手提问:“它怎么知道雨要下多大?”

校园气象站:身边的“科学课堂”。“原来百叶箱里住着温度计家族!”气象保障中心专家孙松与文强同志带领学生走近校园气象站,用趣味比喻讲解风向标、雨量筒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比手动观测与电子数据,同学们发现:“仪器测量的降水量比我们估算的精确多了!”

触摸科学:童心与未来的对话。在体验环节,学生代表分组走进指挥车驾驶舱,轻触雷达屏幕上的云图轨迹。四年级学生樊晨曦兴奋地说:“我亲手调整了风速传感器,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班主任王苏平老师观察到:“孩子们回教室后还在讨论积雨云的形成,这种沉浸式学习比课本更鲜活。”

千年观天路,科技护万家。活动中,茅箭小学德育主任杨心宁老师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千年“观天”路,科技护万家》的精彩气象科普讲座。讲座生动展现了从汉代土圭、相风铜乌到现代自动气象站、雷达监测、风云卫星的气象观测发展史。杨老师特别以2023年京津冀暴雨预警为例,介绍卫星雷达与超级计算机如何协同作战,提前72小时锁定暴雨中心,展现了现代气象科技的强大守护力。她指出,校园气象站正是这条千年观天路的当代延续,鼓励同学们在亲手记录气象数据中,传承中华民族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

科普润心,筑梦成长。活动在夕阳中落下帷幕,但科学的回响仍在延续。教师们表示,此次跨学科实践不仅丰富了“双减”课堂内涵,更在童年播下探索的种子。十堰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承诺:“将持续推进馆校合作,让科普服务照亮更多孩子的科学梦想。”(茅箭区茅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