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透明厨房展真章 家校共育护成长
发布时间:2025-10-23 09:39
作者:刘玉锋 王保忠
来源: 保康县城关镇小学

“原来孩子每天在校吃的饭菜,从清洗到烹饪要经过这么多道严格的工序!”10月22日上午,保康县城关镇小学食堂内,24位家长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及媒体记者穿戴着一次性工衣、工帽、口罩、鞋套,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走进操作间,实地探访学生餐的“诞生”过程。这场以“透明厨房·共育成长”为主题的食堂家长开放日活动,用“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真诚互动,架起了家校信任的桥梁。

从“纸上”到“眼前”:全流程揭秘食堂管理

上午10:40,活动在签到区的忙碌中拉开帷幕。家长们领取工衣、工帽、口罩、鞋套后,首先聆听了学校分管后勤副校长柯昌荣的开场致辞:“食品安全是校园的‘生命线’,今天我们把‘后厨’变成‘前台’,就是希望用透明换信任,让家长成为食堂管理的‘监督者’与‘合作者’。”

随后,在活动策划人王保忠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们沿着“食材存储区→操作区→餐具清洗消毒区→就餐区→监控室”的路线,开启了一场“舌尖上的溯源之旅”。

在食材存储区,墙上的“三方询价组”名单格外醒目——县教育局招标的明丰公司(蔬菜)、建东公司(米面油)、汇鲜达公司(肉类)、傲君公司(冻货)以及由教育局、学校、家长代表组成的市场询价组,让家长们直呼“食材价格和质量安全都有了双保险”。“每批食材都要索证索票、农残检测,双人验收还邀请家长参与,这下我彻底放心了!”家长代表张女士一边记录一边感慨。

走进操作区,明厨亮灶的监控实时监控着每一个角落,厨师们正规范处理生熟食材。“我们要求烹饪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中心温度不低于70℃,确保饭菜烧熟煮透。”食堂负责人介绍,操作区还严格执行员工晨检、穿戴工服和工帽、禁戴首饰等规范,连手机都禁止带入操作间。

清洗消毒区的“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流程图前,家长们驻足良久。“原来餐具要经过高温消毒,还有专门的保洁柜存放,孩子用的餐具比我家的还讲究!”党代表洪友钊点赞道。

从“体验”到“对话”:家校共话“舌尖上的幸福”

11:30,午餐试吃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当天的“带量”午餐是冬瓜排骨汤(冬瓜45g,排骨30g)、青椒腐竹炒五花肉(青椒6g,腐竹20g,五花肉20g)、红烧鸡中翅(鸡中翅30g)、清炒白菜(白菜50g)、清炒藕片(藕50g),与学生餐完全同标准。家长们扫码支付7元后,边尝边交流:“菜量足,口味清淡适合孩子,比想象中好多了!”“这个汤很鲜,应该没放太多味精。”

试吃后,家长们在反馈表上认真勾选:“对菜品口味非常满意”“食材新鲜度打满分”“明厨亮灶做得非常好……”也有家长提出建议:“希望增加粗粮和水果”“个别菜品可以更丰富些”。

随后的座谈会上,学校直面家长关切。“食材来源我们会定期公示,家长随时可以查;陪餐制度不仅老师参与,每月还会邀请家长代表。”校长现场回应。针对“如何监督添加剂使用”的提问,食堂负责人展示了对接市场监管部门的台账记录:“所有添加剂均按国标使用,进货和使用情况都有登记。”

“以前总觉得食堂是‘神秘地带’,今天看了才知道学校下了这么多功夫。”政协委员万祖民表示,“这种开放的形式特别好,既监督了学校,也让家长更理解后勤工作的不易。”

从“开放”到“长效”:把“放心”变成“日常”

活动尾声,家长们填写完《开放日问卷调查反馈表》后,与学校领导、工作人员合影留念。“我们会把今天的反馈整理成《整改清单》,3个工作日内向家长公示整改进展。”副校长柯昌荣承诺,“后续还将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市场询价、食材验收和常态化陪餐,让监督成为常态。”

据悉,此次活动共收集有效问卷30份,家长对食堂环境、菜品质量、服务管理等综合满意度达98%以上,提出的“增加菜品多样性”“优化供餐时间”等建议已被纳入学校改进计划。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牵挂。”活动结束时,一位家长在留言本上写道,“今天的开放日,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的用心,也让我们更安心。”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疑惑”到“信任”,城关镇小学用一场真诚的开放,让“透明厨房”真正成为了家校共育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