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成长的立体课堂,实践是淬炼初心的最好教材。”近日,保康县熊绎中学八年级700余名学子走出教室、走进生活,一场以“亲近社会,在实践中历练,在感悟中成长”为主题的“亲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从家庭院落里的家务劳作、田间地头的秋收帮工,到社区中的志愿服务、清溪岸边的生态守护,学子们以行动为笔、以感悟为墨,书写了一堂生动的“成长必修课”。
活动期间,熊绎中学八年级学子充分结合自身兴趣与生活实际,解锁了多样化实践路径,让青春在不同场景中绽放担当:不少学子主动接过家庭责任“接力棒”,或系上围裙打理家务、擦拭门窗,或走进田间参与秋收帮工——从弯腰割稻到晾晒谷物,在指尖的忙碌与汗水的浸润中,真切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内涵;近百名学子化身社区“青春志愿者”,不仅协助物业清理公共区域的杂物、落叶,还带着水果与祝福走进独居老人家中,陪老人唠家常、读新闻,用真诚与温暖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鲜活力量;多支班级小组同步开展“守护清溪河”环保行动,沿着河岸弯腰捡拾塑料瓶、包装袋等垃圾,用双手清理生态“死角”,以实际行动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让学子们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悟”,累计完成各类实践任务620余项,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满满成长。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感悟真挚而深刻,字里行间满是成长的印记。八年级(2)班张珈铭同学在陪伴福利院爷爷后写道:“爷爷下棋时总慢慢讲棋路,输了也笑着说‘年轻人脑子灵’,原来放下手机坐下来陪老人聊聊天、下盘棋,就能让他笑得这么开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动,是课本里学不到的”;八年级(14)班阮世杰同学陪家人在道场晾晒粮食后颇有触动:“以前觉得晒粮食很简单,直到跟着爸妈翻晒稻谷、清理杂质,太阳晒得后背发烫,每粒稻谷都要摊匀才不会发霉,才真正懂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后碗里再也不会剩一粒饭”;参与“护河行动”的八年级(3)班张佳欣同学则分享:“弯腰捡起岸边的塑料瓶时,才发现看似干净的河岸藏着这么多垃圾,现在每次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我都会主动提醒,守护家乡的水,需要每个人的坚持”。这些朴素的文字,记录着学生们对责任、珍惜与守护的全新理解。

“从心得笔记里,能清晰看到学生们的变化:他们学会了观察社会、主动担当,也懂得了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这正是‘亲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意义。”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备课组长龚德超表示,作为学校“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并非孤例。
学校党总支书记唐明星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展实践渠道,打造多元实践平台,让学子们在躬行实践中成长,在主动担当中蜕变,真正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责、行中有善”的新时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