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刘克取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武仁轩
在蔡甸区张湾街道红星村的雨露果蔬采摘园中,一颗颗粉嫩的水蜜桃在阳光下染上红晕,阵阵果香迎面扑来。春天有樱桃,夏天有水蜜桃、油桃、西瓜、葡萄,秋天有无花果,冬天有蔬菜……4月中旬到11月,这片土地始终以缤纷的色彩和丰硕的果实迎接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楚材聚汉、共建支点”,返乡创业正当其时。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商春霞干劲十足:“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我敢闯敢试。”最近,她正筹备建设供应链包装车间、气调库,还计划流转土地扩大规模,预计投资超500万元。
十年来,商春霞在红星村的投资超千万元,带动百余人就业,年均产值突破500万元。
■ 返乡创业
流转200多亩土地种植奉化水蜜桃
盛夏,不用前往浙江奉化,武汉市民也能品尝到新鲜的奉化水蜜桃。商春霞介绍,雨露果蔬采摘园主要种植的水蜜桃有“白凤”“湖景玉露”“良芳”三个品种,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类,6000棵桃树年产桃子40万斤左右,收获期从6月中下旬持续到8月初。
“当年考上武汉大学走出村子的时候,没想到还有回来的一天。”一颗美味的水蜜桃改变了商春霞的人生轨迹。这段“桃缘”始于一次奉化之旅。商春霞回忆:“咬下第一口,鲜甜细软的口感至今难忘。”回汉后,她全城寻找都没找到这种桃子。“要是武汉也能种出这种水蜜桃,一定很受欢迎!”商春霞第一次有了创业的心思。
当时,“大学生返乡创业”东风正劲,得知村中首批大学生返乡创业时,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商春霞心动了,她在红星村流转200多亩土地,其中近百亩引种了心心念念的“湖景玉露”水蜜桃。为改良土壤,让桃树补充营养快速生长,张湾街道还组织村民帮商春霞收购鸡粪、牛粪、豆粕等有机肥,成吨成吨地送到果园。
桃树首次挂果,虽然个头不大、产量有限,但乡亲们品尝后纷纷点赞:“你种出了我们武汉版的水蜜桃啊!”这份认可让商春霞信心倍增。
在专家的指导下,她逐步调整种植策略,引入樱桃、油桃、西瓜、葡萄、桑葚等品种。如今,采摘园已发展成真正的“四季果园”,全年采摘不断档,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
■ 布局电商
精品果蔬从直播间走入千家万户
清晨6时50分,晨露还未散去,商春霞带着直播团队在采摘园里架好了设备——一个立架、一个镜头、一把风扇。她熟练调整手机支架的角度,与鲜嫩欲滴的水蜜桃“同框”。“3、2、1,开播!”随着助播的倒计时,商春霞瞬间进入状态。
“家人们快看,正宗奉化水蜜桃,皮薄肉嫩,吸管插进去直接能喝!”她轻巧地摘下一颗桃子对着镜头展示,轻轻一捏,蜜汁顺着指尖流下。直播间弹幕瞬间沸腾:“这汁水绝了!”“隔着屏幕都闻到桃香了!”“下单下单”……订单随之而来。当天,商春霞直播带货卖了百余单,鲜甜水果随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这场行云流水的直播,背后是商春霞三年的蛰伏。直播带货刚兴起时,商春霞就捕捉到了这一新兴销售模式,但她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好果子会说话,只要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家,销量自然就来了。”今年4月,商春霞开始直播首秀。
交易记录印证了她的想法。账本显示:直播前客户集中在武汉周边,如今订单已遍布全国。商春霞的手机时常会有安徽、广东、山东的电话打来,了解合作情况。
随着业务扩展,商春霞开始组建专业团队。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她走进多场招聘会揽才推广,还到长江大学开展校园宣讲,招聘直播、视频剪辑和运营方面的人才。悉心帮扶下,商春霞团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这支年轻的团队正用创新的方式,让红星村的水蜜桃香飘得更远。
■ 就业增收
村民家门口务工日子有滋有味
一颗水蜜桃改变的不只是她的人生轨迹,也改写了一个村庄的命运。
红星村往日多种棉花、菜薹、油菜等大田作物,卖不上价。如今,进村的道路两旁遍布葡萄、樱桃、水蜜桃、西瓜等各类采摘园,形成了农旅采摘、有机种植、稻虾联作等特色产业,并打造“红星村菜园子”农旅融合项目。
“我不怕别人学经验,村民一起致富才叫真本事。”商春霞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看着从小生活的村子一天天变好、变富、变美,她说这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在雨露果蔬采摘园里,60岁的徐友生头戴草帽,天一亮就在地里忙着锄草修枝。徐友生是本村人,他从家到果园只要5分钟。“一年能挣七八万元,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39岁的李林曾是一名汽修工,如今转型负责果园鱼塘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我在家门口干活,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看着自己参与打理的果园越来越红火,特别有成就感。”
刘慧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这里找到了事业新方向,通过直播带货每月能赚5000多元。“红星村的发展潜力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打算在这里长期发展下去。”刘慧信心满满。